慢性髓系白血病相关研究中,达沙替尼一线治疗后或可停药?

2014年年4月,黄先生发现自己的肚子突然变大了,吃不下饭,到医院检查发现脾肿大,白细胞非常高。做了骨穿和基因检测,确诊为慢性髓性白血病。
一开始,黄先生得知自己患上白血病,并且顶多只有5年的生存期的时候,他非常绝望。但是治疗却是刻不容缓,黄先生开始接受的是化疗,这种方法只能让白细胞恢复正常水平,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也是由于这样不规范的治疗,因此黄先生基因指标很不好,在大医院专家的诊疗下,黄先生给制定了新的治疗方案:使用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经过6年的规范治疗,今年2月,黄先生达到停药标准开始减半剂量用药。
慢性髓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肿瘤,是由费城染色体携带的基因发生了突变所致。我国“慢粒”年发病率约0.39—0.55/10万,占成人白血病的15%。
在伊马替尼、达沙替尼这样有效的靶向药物问世之前,“慢粒”死亡非常高,五年死亡率甚至可以达到80%以上。随着靶向药的问世,目前“慢粒”不再是不治之症,一代或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药均能使慢粒患者10年生存率达到90%以上。经过规范治疗和管理,它可以像慢性病一样得到很好的控制。
近来也有很多患者像上述的黄先生一样,一线达沙替尼治疗后,逐步达到了停药标准,那么在慢性髓系白血病相关研究中,真的有达沙替尼一线治疗后或可停药数据证实吗?
DADI试验是一项项单臂、多中心、2期试验在日本的23家医院开展,纳入新诊断CP-CML、无肝脾肿大和髓外肿块、至少接受24个月达沙替尼治疗且获得持续深度分子学缓解的患者,并给予12个月的巩固治疗。
结果显示,共纳入68例患者,其中58例停用达沙替尼并接受疗效评估。中位随访23.3个月,32例患者在达沙替尼停用后6个月时实现无治疗缓解。达沙替尼停用6个月的无治疗缓解率为55.2%。
在停用达沙替尼之前,没有发生任何2级以上非血液学不良事件。最常见的血液学不良事件是贫血[14/68例(21%)]。此外,3例(4%)患者发生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例(1%)患者出现4级淋巴细胞减少症。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接受至少36个月的治疗、获得持续深度分子学缓解的CML患者,达沙替尼一线治疗后可安全地停用。但仍需在更大型的临床试验中进一步确认。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段明辉教授强调:“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真实世界数据的不断积累,通过规范治疗使CML患者实现‘临床治愈’已不再遥不可及,今后CML患者达到深层缓解,进入停药状态,会成为一个顺其自然的发展方向。”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需要病历翻译服务,可点击下方咨询,或拨打4006570919。
联系方式 【微信:hjjk1002】【微信:hjjk0006】

绘佳医疗是全球寻药和跨境医疗服务的领导者,为大病患者提供了出国看病、药房对接、病历翻译、远程咨询等服务,致力于帮助大病家庭改善医疗资金的支付能力和帮助患者降低治疗花销。





电话咨询

4006-570-919
周一至周日 9:00-22:00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