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椎管内肿瘤?有哪些症状?该如何治疗?

富有且慷慨
Lv.1
椎管内肿瘤是一种在神经外科中常见的肿瘤,主要发生在脊髓、脊膜、神经根以及椎管内的各种周围组织。这种肿瘤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比较常见,并且随着CT和MRI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使得椎管内肿瘤能够得到早期诊断。
主要临床表现:
1. 根性疼痛:这是早期较为突出的症状,通常由一侧开始,常以腰腿痛、颈肩痛为首发症状,逐渐出现脊髓压迫征象。
2. 夜间痛、卧眠痛:疼痛多为夜间静息痛,患者多在凌晨1:00~2:00时从睡眠(梦)中痛醒,被迫起坐或下床活动以求缓解疼痛。
3. 波动性、间歇性: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病程长,疼痛往往有波动性、间歇性,也是被误诊的原因之一。
4. 椎管内肿瘤楔压症:指椎管内肿瘤上下方的脑脊液压力差突然增大或由于椎管长度变化时,肿瘤在椎管内的位置发生变化,肿瘤出现移位,如同木楔卡压,加重对神经组织的压迫,引起疼痛甚至截瘫的临床现象称为椎管内肿瘤的楔压症。
5. 感觉障碍:首发症状表现为肢体麻木、行走无力或不稳,继之麻木常很快上升或延及对侧肢体,主要是触觉纤维以及本体感觉纤维受累所致,易被患者早期发现,但临床上易被误诊为神经炎或脊髓血管性病变。
6. 截瘫或括约肌功能障碍:椎管内肿瘤病情发展呈进行性加重,有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一般病程较长,约1~3年,马尾肿瘤可达10年以上,早期根性疼痛的部位及感觉障碍平面常可作为节段性定位的依据,病程有波动性,疼痛可暂时缓解,随后又有恶化。但有些肿瘤如血管瘤可在根性症状出现数小时至数天后便出现不全瘫至全瘫,又称为脊髓卒中。
治疗椎管内肿瘤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尽早手术,术中尽可能减少脊髓进一步损伤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手术目标是完全切除肿瘤,改善神经功能,阻止神经功能恶化,提高运动和感觉功能。国内外学者认为:早期明确诊断,尽早手术切除,及时解除脊髓压迫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同时手术效果也取决于术前患者神经功能状况,资料显示,椎管内肿瘤术前症状越轻手术效果越好,甚至可以达正常状态。手术的效果与神经组织受压时间、范围、程度、肿瘤性质、部位和切除程度有关。在脊髓完全受压期以前手术效果好,而脊髓完全受压期时间越长手术效果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