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筛查,该不该做?

亓俊美Lv.7
Ⅰ 癌症离我们有多远
癌症已经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它就潜伏在我们的身边。癌症具有治愈难、易复发、生存期短、死亡率高、易复发等特点,临床研究显示,早期癌症的治愈率高达65%以上,有些肿瘤的治愈率甚至已经超过90%,因此要想战胜癌症,早发现是关键。但不幸的是,多数癌症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治愈难度相对较大。

癌症是一类难以预防的疾病,早期基本无典型的疾病症状,很容易被患者忽视。癌症预防和早期发现只能借助健康体检和癌症筛查。癌症筛查主要是通过检测肿瘤标记物,配合超声、CT、PET-CT、MRI等影像学检查,检测体内是否存在肿块。但超声、CT等传统检查方法的敏感度低,体积较小(直径<0.5cm)的肿块难以被发现。

目前肿瘤早期筛查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是缺少好的检测方法,当然癌症筛查的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从原来的超声、肿瘤标记物检查,到现在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检查,癌症的检出率已经大大提高。早期筛查未来在挽救患者生命中将大有可为。

Ⅱ 癌症筛查的重要手段
除了常规的影像学检查,肿瘤基因检测和肿瘤标记物筛查是最有效的肿瘤检测手段。

(1)循环肿瘤DNA检测
肿瘤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可能长达数十年。癌症的发生与基因突变密不可分,可以说癌症就是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其中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与癌症的关系最为密切。
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发现不少与癌症相关的基因,通过检测这些基因的突变情况,可以筛查早期癌症,监测术后疗效,预测靶向药物的疗效和评价放(化)疗的效果。
基因检测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的检测中,对现已掌握的癌症基因进行全面筛查。

(2)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记物检测是预防和发现早期肿瘤的重要手段,对于具有肿瘤家族史和肿瘤易感人群,最好定期进行肿瘤标记物的检测。
肿瘤标记物辅助诊断的效果较好,如胃病患者可筛查胃蛋白酶原(PeP),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可筛查甲胎蛋白(AFP)、前列腺瘤患者可筛查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恶性滋养叶肿瘤可检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通过筛查一些列的肿瘤标记物,可辅助肿瘤确诊;肿瘤标记物还具有监测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作用,如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CEA)会在手术后降低,一旦复查发现血清癌胚抗原(CEA)升高,可能提示有复发迹象;肿瘤标记物监测对于肿瘤预后的评估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如乳腺癌术后,若c-erbB-2、P53、PCNA呈阳性,ER、PR呈阴性,则提示预后效果差。

肿瘤标记物检查虽然临床应用很广,但也仅仅是肿瘤检查的提示信号,即使检查结果呈阳性,也不一定是肿瘤,像妊娠、经期、肾小球肾炎、自身系统免疫病等均可引起假阳性反应。当然,肿瘤检测物成阴性也不一定能排除肿瘤,像产生肿瘤标志物的肿瘤细胞数目少、外周血液中无肿瘤标志物,或肿瘤标记物与某些抗体形成了复合物等因素都会影响检查结果。

Ⅲ 癌症筛查的适用人群
(1)年龄在 50 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者;
(2)肥胖(超重)长期饮酒、吸烟者;
(3)长期接触或有害化学物质或放射线的人群;
(4)身体出现异常,怀疑患有肿瘤疾病者;
(5)肿瘤术后监测中,或放化疗后需进行疗效评估的患者;
(6)饮食不洁,大量摄入脂肪、硝酸盐等人群。

Ⅳ 癌症筛查是否真的必要?
癌症筛查与慢性病筛查大有不同,检测出癌症对人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早点知道自己患癌真的是件好事么?
其实癌症筛查的自开展以来就饱受争议,有人觉得癌症筛查的噱头大于其实际意义。以肺部小结节为例,临床统计显示:约40%的肺部小结节是良性的,后续并不会发展成为恶性肿瘤。在没有筛查的情况下,部分肺部小结节患者是可以安稳度过一生的;如果患者通过筛查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就必须通过手术切除,但有些小结是无法切除的,这种情况下患者一生都会活在肺癌的阴影下,不得安生。因此,癌症筛查对于部分人来说未必是件好事。另外,经济条件也是限制癌症筛查开展的重要因素,癌症筛查价格不菲,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是比不小的开支。

癌症筛查身处窘境,这种情况下究竟有多少人愿意去做?
总数 3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

帮助患者降低花销

药房对接、病历翻译、远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