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两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药物,慢粒白血病患者应该如何选择?

一捅一个马蜂窝
Lv.3
自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被应用于慢粒治疗以来,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显著提高。那些坚持规律、按时、按量用药的患者,长期生存率可以与同龄健康人群接近。一些专家近年来提出,服用TKI药物治疗的慢粒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能有机会停药,这进一步增强了患者坚持服药的信心。目前在国内,可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有两代:第一代伊马替尼,第二代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但是,越新的药并不一定效果越好。需要依据患者的需求和情况,综合考虑二代药的优势和一代药的结果,进行选择。
在慢粒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融合基因定量,以判断药物的有效性。从融合基因定量下降的速度和深度上看,二代药比一代药更胜一筹。这证明二代药效果更强、更快,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更好。但是,从用药后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来看,二代药并没有超越一代药。因此,如果仅从保障生存角度出发,一代药依然是可以信赖的合理治疗。但是,如果考虑成功停药的角度,由于二代药对融合基因的抑制作用更快更强,因此,服用二代药会比一代药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停药门槛”(即分子学缓解MR 5.0以上),从而更有利于患者尝试停药。
两代药物适用于不同的人群。伊马替尼已存在较长时间,治疗效果明显,与第二代药也存在些许不同。因为伊马替尼在临床使用时间更长,不良反应较低,因此,患有多种慢性病的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服用伊马替尼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处理策略已经比较成熟。所以,合并多种慢性病的患者应该首选伊马替尼;年龄较大,不追求将来停药的患者也可以选择伊马替尼。相比较而言,二代药物对于肿瘤的杀伤能力更强,使融合基因更快更深地下降,使更多的患者能够进入“停药门槛”。因此,年轻、希望未来有机会停药的患者可以考虑服用二代药。
不少人会想着留一手,先用一代药,耐药后再用二代药。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跟其他细胞不同,肿瘤细胞如果给它留有喘息的机会,就会肆意疯长,所以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该采取“重锤猛击”的治疗方式,一次性将肿瘤细胞“打垮”,尽早使用效果强的药。
目前,直接首选二代药的案例较少,但是二代药对慢粒的治疗效果是得到认可的。由于一代药应用时间长久,大部分患者仍然是从服用一代药开始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用药效果不佳,应尽快改用二代药。如果患者使用二代药出现耐药(这种可能性较低),由于两种二代药在耐药基因上有所不同,所以可以互换使用;但是,在换药前需要检测是否存在耐药基因。如果两代药物效果都不好,患者应该尽早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
综上所述,选择使用哪一代药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对于治疗效果的需求以及不良反应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