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从肝损伤到癌症,你了解多少?

天下太平
Lv.3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毒素和寄生曲霉菌等菌株产生的有毒物质,其衍生物大约存在二十种,而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动物吃了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可以在肝脏、肾脏、肌肉、血、乳和蛋中测定极微量的毒素。黄曲霉毒素及其产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有些菌株不止产生一种类型的黄曲霉毒素,但也有黄曲霉毒素中不产生任何类型黄曲霉毒素的菌株。
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玉米已经成为一种主食。然而,如果储存不当,玉米就会变湿、变质,并产生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摄入黄曲霉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不仅会引起急性中毒,还会导致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的症状包括肝脏的主要变化、胆管增生、急性肝炎、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出血性坏死等。同时,脾脏和胰腺也会出现轻度病变。此外,黄曲霉毒素还是一种剧毒的物质,其毒性比砒霜大68倍,比氰化物大10倍,仅次于肉毒霉素,是目前霉菌的中毒性最强的一种毒素。
慢性中毒的症状则主要表现为肝脏的慢性损伤,如肝硬化、肝实质细胞变性等。此外,还会出现生长发育缓慢、体重减轻、不孕不育等一系列症状。长期摄入少量的黄曲霉毒素会导致慢性的中毒。
因此,为了保障人类健康,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玉米等食品受潮变质,避免产生黄曲霉毒素。同时,对于已经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也需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来降低其对人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