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如何治疗?

夏风不燥
Lv.2
1. 内科治疗原则
内科治疗分为控制症状和抗增殖两部分。控制症状主要是对症治疗,缓解由于肿瘤激素分泌导致的相关症状,如生长抑素类似物(SSA)及干扰素的生物治疗;而抗增殖主要包括生物治疗、靶向药物至治疗以及化疗。
对于G1/G2的患者,根据其肿瘤负荷大小以及肿瘤侵袭性的强弱选择药物,对于生长缓慢且负荷较小的肿瘤甚至可以选择观察等待。针对G3的患者应当积极采取化疗为主的治疗。
2. 控制症状
症状控制可首选生长抑素类似物(SSA)及干扰素的生物治疗。另外针对不同的激素可考虑相应的拮抗剂抑制其分泌,例如胃泌素瘤可使用PPI抑制胃酸分泌,ACTH瘤导致的库欣综合征可选择肾上腺阻断剂如酮康唑或美替拉酮治疗,胰岛素瘤可应用二氮嗪控制胰岛素分泌,还可选择维拉帕米、苯妥英及糖皮质激素等。除此外,局部治疗(如肝脏介入或射频治疗)也可达到较好的控制症状的效果。
3. 抗增殖
抗增殖的药物包括:生物治疗、靶向药物及化疗。首先,应当明确病理分级。对于G1/G2的患者,如果肿瘤负荷相对较小,生长较缓慢,可考虑生长抑素类似物的治疗。如果肿瘤负荷较大或者生长十分迅速,则首先考虑化疗,而介于二者之间的情况可考虑靶向药物。
而对于G3的患者,应以化疗为主,即依托泊苷、伊立替康、铂类、替莫唑胺、氟尿嘧啶类、贝伐珠单抗等均是可选择的药物。对于奥曲肽显像阳性的患者,也可考虑联合SSA治疗。下面我们就对这几大类药物一一进行介绍:
生物治疗:如前所述,生物治疗包括SSA及干扰素α,生长抑素类似物主要包括醋酸奥曲肽微球以及兰瑞肽。SSA可应用于所有的GEP-NETs,其特点为副反应小,患者耐受好,对于一般状况较差,脏器功能欠佳或者高龄的患者均可使用,并且当肿瘤出现进展趋势时可考虑加量或者缩短用药时间,对于一部分患者仍可达到继续控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干扰素目前国内应用不多,可单独使用或联合奥曲肽治疗,但通常被用于二线及以上治疗。生物治疗总体上有效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