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黄曲霉素,厨房中的最强致癌物还有哪些?

世上没有如果
Lv.3
黄曲霉素是一种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有害物质,常污染粮油等食材。长期摄入黄曲霉素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包括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导致癌症风险等。在日常生活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四类食物中的黄曲霉素含量较高,避免误食。
花生:黄曲霉菌在高淀粉含量的食材中容易繁殖,花生含有大量淀粉,因此环境湿度和温度达到黄曲霉菌的适应条件时,易导致黄曲霉素含量超标。
馒头:刚制作完成的馒头水分含量多,易滋生黄曲霉和其他细菌,长时间放置后容易发霉。即便是长期放置于冰箱,也可能存在黄曲霉素的风险,不宜食用。
木耳:长时间浸泡的木耳容易受到各种霉菌和细菌的侵犯,当有害菌群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大量毒素。食用含毒素的木耳后,患者常出现腹泻、晕厥、脏器衰竭等症状。
坚果:如果坚果类食物有异常的苦涩味道,除了虫蛀,还可能是保存不当导致黄曲霉毒素超标。尝到坚果有异常味道时,应及时停止食用。
黄曲霉素自身不属于致癌物质,但它的产物黄曲霉毒素是公认的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人体长期摄入黄曲霉素,可导致器官纤维化,最终发展为癌症的病灶。急性中毒表现为毒性远超有机农药和氰化物等有毒化学物质,体重70千克左右的成年人在短时间内摄入超过20毫克左右的黄曲霉毒素,即可导致死亡。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肝脏细胞受到损伤,包括肝硬化等等,还可出现体重下降、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
对于黄曲霉素中毒,应立即停止接触有毒物质并进行反复清洁,然后尽快就医治疗。早期的轻症患者可通过洗胃、催吐、灌肠等方式帮助毒素的排出,而对于急性中毒较重的患者,应给予药物治疗手段,保护肝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