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早期如何检查?一篇文章带你了解胶质瘤早期检查方法!

寄与秋日Lv.3
胶质瘤的症状及诊断方法

胶质瘤,作为一种常见的脑部肿瘤,常常伴随着头疼、头晕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我们应立刻想到可能是胶质瘤的预警。早期诊断对于胶质瘤的治疗和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进行胶质瘤的早期诊断呢?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首先,进行眼底检查是必要的。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标志,与头疼、呕吐并称为颅内压增高的“三证”。然而,仅有四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这一症状,因此不能仅凭眼底检查阴性就排除胶质瘤的可能性。

其次,脑电图检查也是一项重要的诊断工具。脑电图检查能对生长迅速的胶质瘤进行定位,显示出病侧的波幅降低和频率减慢。脑电地形图,这一70年代后发展的技术,可以图形方式显示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其敏感度超过了常规的脑电图检查。

此外,磁共振成像(MRI)是另一项关键的检测手段。绝大部分的颅内肿瘤及瘤周水肿,可精确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特别是对于靠近骨的颅底、脑干的肿瘤,MRI的优势更为明显。脑部CT检查也是目前胶质瘤的主要诊断方法,其检出率高达90%以上。

PET-CT显像在胶质瘤的诊断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有助于良、恶性胶质瘤的鉴别,还能进行肿瘤的分级和分期,区分胶质瘤的复发和坏死,探测残留肿瘤等。

最后,X片虽然不能经常发现胶质瘤的踪迹,但它有助于了解是否有颅内压增高、颅骨局部破坏等情况,为定位、定性诊断提供帮助。

总结,一旦被诊断为脑胶质瘤,应选择正规、专业的脑科医院进行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切勿盲目治疗或用药,以免加重病情。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

帮助患者降低花销

药房对接、病历翻译、远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