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脑膜瘤术后放疗效果:究竟是哪些因素在作祟?

不成魔不快活
Lv.3
在脑膜瘤的治疗中,手术部分切除后复发率较高,即使是全切除仍有复发风险。为了应对术后复发问题,放射治疗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关于脑膜瘤的最佳放疗方式、放疗时机以及再复发的危险因素等问题仍存在不确定性。针对这些问题,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Sam Q.Sun等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旨在探讨影响放疗后肿瘤进展的预测因子。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对863例脑膜瘤患者进行了密切随访,其中50例为开颅术后放疗的AM患者。这些患者接受了SRS或EBRT两种放疗方式,平均剂量分别为18Gy和54Gy。根据放疗时机,术后1年内所行的放疗被定义为辅助放疗,而影像学上出现肿瘤进展复发后所进行的放疗则为挽救放疗。
研究结果显示,在50例患者中,接受SRS治疗的患者有21例,其中7例出现肿瘤进展;接受EBRT治疗的患者有29例,其中13例出现肿瘤进展。肿瘤内的自发性坏死、栓塞性坏死和肿瘤细胞向脑组织侵袭都被发现与肿瘤的复发风险相关。此外,研究还发现病理学检查中肿瘤内的组织坏死情况与局部控制率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SRS和EBRT在局部控制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肿瘤内有自发性坏死的患者中,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6%和92%;在肿瘤内有栓塞性坏死的患者中,局部控制率为100%和36%;而在肿瘤内无组织坏死的患者中,局部控制率为73%和100%。这些结果表明,病理学检查中肿瘤内的组织坏死情况是预测局部控制率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该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脑膜瘤放疗后肿瘤进展的预测因子的有价值的信息。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脑膜瘤的复发机制,并为未来的治疗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