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肿瘤远处转移,辅助治疗能否助力抗病魔?

富有且慷慨Lv.1
腹膜后肿瘤远处转移的辅助治疗

在面对腹膜后肿瘤的远处转移时,全身细胞毒性化疗常被视为一种姑息性方法。骨肉瘤、尤文肉瘤及儿童横纹肌肉瘤等对化疗反应敏感,尤其对于无法选择治愈性手术的成人软组织肉瘤,化疗是当前最佳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化疗在许多病人中能实现肿瘤的客观缩小及症状缓解,而毒性反应尚可接受。

常用的细胞毒药物包括阿霉素、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长春新碱、顺铂、更生霉素及氮酰咪胺等。在这些药物中,阿霉素及异环磷酰胺单用的效果尤为明显。多数情况下,我们会选择联合用药,如阿霉素与异环磷酰胺的联合,有时会加入氮酰咪胺来增强效果。

在一项由多中心合作进行的340例软组织肉瘤转移病人的研究中,研究者比较了单用阿霉素+氮酰咪胺与阿霉素+氮酰咪胺+异环磷酰胺的反应率及病人生存时间。结果显示,加入异环磷酰胺显著增加了病人对化疗的反应性(对所有三种药合用者有效率为32%,对阿霉素+氮酰咪胺者有效率为17%),但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毒性。尽管如此,两组治疗对总生存时间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研究者建议,对于年轻且对毒性耐受良好的病人,初期治疗阶段可考虑加入异环磷酰胺;而对于老年病人或原发瘤组织学为低或中度恶性者,初期可先用阿霉素及氮酰咪胺,待需要时再加入异环磷酰胺。

对于部分化疗有效的病人,若遗留1个或数个潜在可切除病灶,应考虑通过外科手术将化疗带来的部分效果转变为完全效果,这不仅可以延长有效时间,还可能获得与单独化疗完全有效相当的生存期。对于少数有1个或数个无法切除病灶的病人,局部灌注治疗可以巩固化疗效果,从而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至今,免疫治疗方法如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及诱导细胞治疗在转移肉瘤中的疗效仍然有限。虽然Rosenberg报道的6例用白介素-2治疗的病人均无反应,但这并未完全熄灭肉瘤免疫治疗的热情。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腹膜后肉瘤具有可被人类免疫系统识别的肿瘤抗原,这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这些证据加上离体肢体灌注过程中TNF2的成功应用,为我们研究进展期肉瘤的免疫治疗(包括基因转移治疗)提供了更多策略和方向。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

帮助患者降低花销

药房对接、病历翻译、远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