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听神经瘤要确诊的标准都有哪些?

追着太阳飞
Lv.7
听神经瘤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起源于听神经鞘膜细胞或神经膜细胞。患有听神经瘤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典型的表现。以下内容将详细介绍这些表现,包括病史、临床表现、神经耳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首先,听神经瘤的病程通常较长,从出现症状到确诊时间平均为数月至十余年不等,患者的平均病程为4年。因此,对于那些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的患者,如果病史较长且持续加重,应高度怀疑听神经瘤的可能性。
其次,患有听神经瘤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耳鸣、感觉性耳聋和平衡障碍等。耳鸣通常为高调持续性或间歇性的耳鸣,通常发生在耳蜗的上方或侧面;感觉性耳聋则表现为对声音的敏感度降低,甚至完全失聪;平衡障碍则表现为行走不稳、眩晕等。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面部麻木、患侧周围性面瘫和味觉改变等症状。视乳头水肿、头痛加剧、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和体征也是听神经瘤患者的常见表现,主要见于大型肿瘤患者,尤其是伴有脑积水者。
在进行神经耳科检查时,患者需要进行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等。在听力检查中,患者通常会表现为单侧感音性聋,且患侧气导大于骨导,两侧骨导比较偏向健侧;纯音听阈测定主要表现为高频下降型;语言辨别率测定表现为语言分辨率下降。音衰试验的检查结果通常会在30db以上,而正常人和传导性耳聋者一般不会超过5~10db。前庭功能检查则可见冷热试验对冷热刺激反应性降低,自发性眼球震颤检查可见自发性眼球震颤。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常表现为波Ⅰ~Ⅲ及波Ⅰ~Ⅴ间期潜伏期延长,大型者可表现为除波Ⅰ外其它各波消失。
最后,影像学检查是确诊听神经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头颅CT和MRI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在头CT片上,听神经瘤可导致内听道呈锥形或漏斗状扩大,病变均一或不均一或环状强化,小脑和第四脑室受压变形、向对侧移位,并可能合并幕上梗阻性脑积水。听神经瘤是一种良性的颅内肿瘤,通常发生在听神经鞘膜上,随着肿瘤的逐渐增大,会对听力、面神经等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以下为确诊听神经瘤的典型表现:
1. 病史:听神经瘤的病程较长,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前往医院治疗的时间平均为数月至十余年不等,平均病程为4年。
2.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和平衡障碍、面部感觉异常或麻木、患侧周围性面瘫和味觉改变、复视、患侧眼球外展受限、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等局部受累表现。大型肿瘤患者可能会出现视乳头水肿、头痛加剧、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和体征。
3. 听力检查:音叉试验为单侧感音性聋,患侧气导大于骨导,两侧骨导比较偏向健侧;纯音听阈测定主要表现为高频下降型;语言辨别率测定表现为语言分辨率下降。
4. 前庭功能检查:冷热试验对冷热刺激反应性降低,自发性眼球震颤检查可见自发性眼球震颤。
5. 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常表现为波Ⅰ~Ⅲ及波Ⅰ~Ⅴ间期潜伏期延长,大型者可表现为除波Ⅰ外其它各波消失。
6. 影像学检查:包括头CT和头颅MRI检查。头CT内听道呈锥形或漏斗状扩大,病变均一或不均一或环状强化,小脑和第四脑室受压变形、向对侧移位,可合并幕上梗阻性脑积水,但对位于内听道内的小肿瘤诊断有困难。头颅MRI薄层轴位增强MRI是首选的诊断方法,特征性表现包括内听道中央圆或卵圆形强化肿瘤,较大的肿瘤为桥小脑角区蒂状深入内听道内的肿瘤,多为长T1长T2信号影,可明显强化。MRI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性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别是了解与脑干和血管的关系,有无继发幕上脑积水等。大型听神经瘤在CT或MRI片上可见囊变,实际上这些地方常为实性。邻近的脑脊液池梗阻也表现为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