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微创治疗:治疗疾病的新选择?

那年一路向北
Lv.2
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是一种罕见的疾病,2006年9月,我院收治了一例患者,并成功进行了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物切除术。该患者男性,41岁,因间断性左侧腰腹部疼痛不适入院,查体发现左上腹肋下可扪及一圆形可疑包块,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B超、CT和MRI均提示左肾上腺囊性占位,考虑为囊性畸胎瘤可能性大。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物包膜完整,表面较光滑,向下方压迫左肾,内侧与左肾上腺粘连紧密。囊肿破裂后取出肿物及肾上腺,病理检查考虑为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未发现肿物复发或转移。
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发育异常性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男女患病比例无明显差别。该囊肿为良性肿物,大多位于左侧肾上腺区,少数位于肾脏、脾脏及胰腺周围。一般情况下无明显临床症状,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当囊肿增大造成局部压迫或继发感染时,可能会引起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腰酸腰痛及发热等症状。
腹部超声、CT、MRI是较好的检查手段,可发现腹膜后肿物及大小,但不易明确肿物性质,术前应注意与囊性畸胎瘤、肾上腺囊肿、胰腺囊肿及尿道上皮囊肿等疾病鉴别。病理检查是确诊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主要方法,镜下可发现囊壁内衬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本病处理首选手术治疗,有文献报道应用腹腔镜切除肿物具有较大优势,操作方便,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症状明显改善,取得满意效果。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如果治疗及时合理,预后较好,仅少部分囊肿有恶变可能。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对于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的病例报道较少,对其认识有限,因此临床诊断和治疗需要谨慎对待。同时,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也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