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脑膜瘤的诊治时有哪些常识是患者及家属有必要了解的?

onlooker旁观者Lv.1
脑膜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好发于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等部位,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嗅沟、小脑桥脑角及小脑幕等部位,也可多发。其人群发生率为2/10万,占同期原发脑肿瘤的19.2%,仅次于胶质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大部分来自蛛网膜细胞,因此可以发生在任何含有蛛网膜成分的地方。脑膜瘤的发生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包括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并非单一因素造成。

脑膜瘤的性质以良性为主,生长缓慢,病程长。其出现早期症状平均约为2.5年,长者可达6年之久。部分脑膜瘤可能间变为恶性,切除后复发很快。

不同部位脑膜瘤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成年人发病较多,故凡成年人有慢性头痛、精神改变、癫痫、一侧或两侧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共济失调或有局限性颅骨包块等,特别是伴有进行性加重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时,要考虑脑膜瘤的可能性。眼底检查常发现慢性视神经乳头水肿或已呈继发性萎缩。

脑膜瘤的检查方法包括颅骨平片、CT和MRI扫描、脑血管造影等。在脑膜瘤的诊断上,CT和MRI扫描已取代同位素脑扫描、气脑和脑室造影,其准确性能够达到发现1cm大小的脑膜瘤。CT扫描可显示出局限性圆形密度均匀一致的造影剂增强影像,并伴有骨质增生、肿瘤血运增加引起的脑膜动脉沟变宽与增多、肿瘤钙化、局部骨质变薄等征象。MRI扫描在T1WI上常为等信号,在T2WI上为等信号所掩盖,增强后有显著而均匀的增强。脑血管造影能够了解肿瘤的供应来源、与肿瘤的血运程度和邻近的血管分布情况,对制定手术计划、研究手术入路与手术方法都有重要价值。

脑膜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如能早期诊断,原则上应争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以期根治。对于一部分晚期肿瘤,尤其是深部脑膜瘤,不可勉强从事全切除术,以免引起危险招致病人死亡,而宜限于肿瘤次全切除,消除肿瘤症状。放疗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特别是伽玛刀治疗适用于难以进行手术或术后残余的脑膜瘤,可以有效的停止肿瘤生长、缩小肿瘤体积、降低复发率。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

帮助患者降低花销

药房对接、病历翻译、远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