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贝,你今天“小心肝”了吗?

官方
Lv.17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热心肠的护士看到病人在病房喝酒,就走过去温柔的叮嘱说:“小心肝!,“病人微笑回应道:“小宝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喝酒不仅伤肝,还会损伤神经内分泌系统,进一步导致语言功能紊乱。(认真你就输了,么么哒) 今天是第五个世界肝炎日,小编主要想给大家普及一下肝炎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有效的预防肝炎,减少肝炎带来的损害,拥抱美好健康的生活。
◆ 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一种肝脏炎症,其中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病毒性肝炎也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主要有五种肝炎病毒,分别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 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主要经胃肠道途径传播;另一类主要经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各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将在下文详述。
◆ 引发肝炎原因较多 肝炎是肝脏的炎症,病情可自行消退,也可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或肝癌。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为病毒感染,称为“病毒性肝炎”,如最常见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此外还有自身免疫造成的自身免疫反应性肝炎,如红斑狼疮引起的肝炎;代谢障碍引起的肝脏疾病,如脂肪肝;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炎和服用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等。 病毒性肝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这是我们谈“肝炎”而色变的罪魁祸首,因此下文将主要介绍“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知识。
◆ 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 病毒性肝炎是因感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大。目前,最为常见的五种病毒性肝炎分别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
☆ 甲肝、戊肝篇
1.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发病人数众多,全球每年新发病例已逾百万。 甲肝的临床表现:甲肝发病初期常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出现黄疸、小便深黄、大便灰白、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体温升高,甲肝病人还可出现腹泻、肌肉疼痛、咽炎等。
2.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肝炎,主要以急性戊肝为主,而戊肝症状与甲肝相似,初期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发热和黄疸。有时伴有呕吐腹泻,体征主要有肝脾肿大、肝区压痛、叩击痛,其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生化检验可见胆红素异常,转氨酶异常,血清学检验戊型肝炎IgM抗体阳性,恢复期IgG抗体升高。戊肝更容易侵犯大年龄组人群,且病死率高于甲肝。尽管甲、戊肝一般具有自限性,但可能发展成暴发性肝炎(急性肝衰竭),不及时治疗后果十分严重。
3.甲肝、戊肝的传播途径:甲肝及戊肝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就是病毒易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感染可来源于贝类、虾、蟹等海鲜,也可来源于未烧熟煮透猪肉、猪肝等。
☆ 乙肝篇
1.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发的,这个病不用多说,想必大家都知道它的传染性极强,不仅影响学业、工作甚至婚恋,乙肝患者的生存状态基本是谨小慎微,一部分人处于活着没自尊,死了没勇气的艰难状态。
2.乙肝的主要症状:多数人在感染HBV后的急性传染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有些人会出现急性表现,症状可持续数周,包括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尿色深、极度疲劳、恶心、呕吐和腹痛等。感染HBV的健康成年人中,90%以上的人在六个月内会痊愈并完全清除病毒。但也有部分人群无法痊愈,从而形成慢性肝炎,甚至病情进一步发展。除急、慢性感染外,还有一部分人群虽然体内存在乙肝病毒,这种携带状态可能会持续终生,但也可能转变成慢性感染状态。
3.乙肝主要传播途径: (1)母婴传播 (2)医源性传播:是指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的、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所引起的感染。也可在刮痧、修脚、文身、文眉、打耳洞等过程中引起乙肝的传播。 (3)输血传播 (4)密切生活接触传播:共用生活用品和身体上的密切接触均可造成乙肝的传播。 (5)性传播;乙肝病毒可通过性生活传播。 (6)不安全注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乙型肝炎不会通过受污染的食品或水传播的。
☆ 丙肝篇
1.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主要经血液传播的一种肝脏疾病。在人群中存在较多的隐匿传染源,丙肝潜伏期长早期症状不明显。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及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2.丙肝的主要症状:起初受到感染后,大约80%的人并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出现急性症状的人员可能会有发热、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尿色变深、大便颜色变浅、关节痛和黄疸(皮肤及眼白发黄),部分患者可出现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等。在慢性期,症状会反复,并一次持续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丙肝有可能会持续好几年而不表现出任何症状,但它可能正在以很慢的速度伤害肝脏。没有症状的原因是肝脏有大量储备细胞,因此可以在大量细胞已经被损害的同时保持正常功能。
3.丙肝的传播途径: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方式也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接触时不会造成丙肝传染的,也就是说空气和平常的人际接触(例如接吻、握手和拥抱)不会传播丙肝病毒。 丙肝目前还没有有效的保护性疫苗,但早期诊断能够预防可能因感染带来的健康问题并防止病毒传播。
◆ 如何积极预防肝炎?
1.保证睡眠充足,适当补充体力。熬夜伤肝,睡眠中不足易导致抵抗力下降,从而影响肝的自我修复功能。对于已经感染肝炎病毒的人群熬夜还会加重病情。
2.早上起床后不及时排尿。体内排毒可以通过排尿、排汗、排便进行,早起排尿有助于避免毒素滞留体内,导致肝脏“中毒”。
3.避免暴饮暴食。暴饮暴食易造成体内自由基大大增加,肝脏的关键作用是帮助人体对付自由基,人体内的自由基越多,肝脏功能受损就越严重,另外暴饮暴食也对胃肠道和胰腺有较大影响。
4.准时吃早餐。吃早餐有助于中和胃酸和保护肝脏,减少胰腺炎、糖尿病、胆结石、便秘等多种疾病的危险。
5.减少吃药量。人体中的大部分药物都是在肝脏中代谢的,吃太多药会加重肝肾负担。
6.少吃加工食物。很多加工食物中添加了多种防腐剂、色素、人工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这些添加成分含有多种人体较难分解的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增加肝脏解毒负担,诱发肝脏损伤。
7.避免油炸食品。吃油炸食品一个月即可导致肝脏发生明显变化,引发类似肝炎的酶的变化,油脂堆积会导致脂肪肝。
8.减少食用吃半生不熟或烧焦食物。半生不熟的食物或者烹饪过头的烧焦食物(特别是肉食)也容易导致肝脏受损。
9.不宜过量饮酒。过量饮酒会降低肝脏净化血液的能力,导致体内毒素增加,诱发肝脏损伤及多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