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来说对慢性荨麻疹病因应当如何认知?

寄与秋日Lv.3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突然发作、皮肤瘙痒、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多时少、时隐时现、此起彼伏、消退后不留痕迹等特点。根据病程长短,反复发作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在祖国医学中,这种病称为“瘾疹”“赤白游风”,俗称“风疹块”。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常选用抗组胺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但效果不理想,对人体有副作用,且停药易于复发。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明显的优势。

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可以将本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风寒束表型:好发于寒冷季节,或患者不慎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外袭肌肤,营卫失调发病。临床表现为皮疹淡红或淡白,遇风吹或寒冷刺激,皮损骤然而起,当身体转温,则皮损逐渐消失。
风热犯表型:多由风热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或食辛辣、荤腥等生风化热之物而致。临床表现为全身或暴露部位出现风团样扁平丘疹,稍高于皮肤,疹块色红,剧痒,遇热加剧,遇冷减轻。可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等。
湿热蕴肤型:多与风、湿、热相关,大凡风盛则痒,湿热郁于皮下不得透泄而发疹。临床表现为风团反复发作,瘙痒,色红,遇热增多,青壮年多见,口苦、口干、头身困重、烦躁易怒。
胃肠湿热型:多由于食鱼虾荤腥发物,或饮食失节,胃肠食滞,导致中焦胃肠湿热蕴结,熏蒸肌肤。临床表现为风团色红而痒,发作时常伴有消化道症状,纳差、腹胀、腹痛,大便干或溏泄,甚至恶心呕吐,全身乏力。
血虚风燥型:瘾疹日久,辛散疏风、清热利湿,以致耗伤阴血,损及肝肾,阴虚生风。本证临床表现为肌肤干燥,全身散布抓痕,脱屑,面,颈,胸背可见多处疹块,皮疹骤起骤消,色呈淡红色,皮肤划痕征阳性,伴头痛,头晕、烦躁。
冲任不调型:本病多因气血不耐邪袭,或卫外不固,遂风寒、风热、风湿之邪客于肌表而发,同时饮食不节或情志不遂,肝脾内生湿热之邪,蕴于肌肤而发。
肺脾气虚型:本证肺脾气虚为本,风邪为标。本证临床表现多见风团色淡红,常伴有乏力、气短、恶风、易感冒、纳呆、便溏等肺脾气虚的症状。
肝郁血热型:多因情志不舒、情绪波动而发作。肝主疏泄,主情志,若忧思郁怒太过,致使肝气不疏,气机郁结,郁而化火生风,内生风热之邪,与气血相搏,则发为风团、瘙痒等。临床表现常见风团鲜红,发无定处,伴烦躁,易怒,目眩、胸闷、胁下不适,或伴有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口苦。
脉络淤阻型:慢性荨麻疹病程较长,迁延难愈,久病入络,淤阻络脉是本病病理变化的基础。络脉弊阻,则会导致气血运行迟滞,人体脏腑功能失调。
气血亏虚型:气血亏虚,气不足,则卫外失固;血不足,则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气血不足,腠理不密,风邪乘虚而入发病。临床表现为风团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夜间或劳累时风团加重,形瘦体弱或虚胖四肢乏力,唇甲无华。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