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常用药物,看看你在用吗?

未来未曾来Lv.2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很难彻底治愈,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有口服降糖化学药、中药等。
   1、口服降糖化学药
   (1)磺酰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使K+ 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 内流,诱发胰岛素分泌。此外,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常用的药物及其剂型有:格列齐特、格列本脲片、格列美脲片、格列美脲口腔崩解片、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喹酮片、格列喹酮分散片等。
   格列本脲(优降糖):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在所有磺酰脲类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作用可持续24小时。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格列美脲(亚莫利):第三代新的口服磺酰脲类药,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比其它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体内半衰期长达9小时,只需每日口服1次。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格列吡嗪(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代谢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比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作用持续24小时。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成年型糖尿病。
   (2)双胍类:本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显。不影响胰岛素分泌,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
   (3) α糖苷酶抑制剂: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阻断1,4-糖苷键水解,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4) 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利用胰岛素的能力,改善糖代谢及脂质代谢,能有限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常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合用,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瑞格列奈。
   罗格列酮(文迪雅):新型胰岛素增敏剂,对于胰岛素缺乏的1型糖尿病分泌量极少的2型糖尿病无效。老年患者及肾功能损害者服用勿需调整剂量。
   (5) 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是一新型口服非磺酰脲类抗糖尿病类药物,对胰岛素的分泌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药物类似,但该类药物与磺酰脲受体结合与分离均更快,因此能改善胰岛素早时相分泌,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
   瑞格列奈(诺和龙):该药不引起严重的低血糖,不引起肝脏的损害,有中度肝脏及肾脏损害的患者对该药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药物相互作用较少。
   2、 目前还出现一些药物,含有两种西药成分,更好地起到治疗作用。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片、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等。不同的药物可以联合使用,如当单独使用盐酸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时,可将沙格列汀片、磷酸西格列汀片或者那格列奈分散片与盐酸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改善血糖控制。盐酸罗格列酮胶囊可以与二甲双胍或磺酰脲类药物的联合应用。盐酸吡格列酮分散片可单独使用,当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单药治疗不能满意控制血糖时,它也可与磺脲类、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合用。
        3、 中药:中药降糖作用不如西药,但中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以及辅助降血糖作用明确,常用的单味中药有地黄、桑白皮、人参、知母、黄连等,中成药有消糖灵胶囊、消渴灵片、消渴丸、玉泉丸、参芪降糖片、甘露消渴胶囊、金鳝消渴颗粒、降糖宁胶囊、降糖舒胶囊、枸杞消渴胶囊、消渴降糖胶囊、止渴降糖胶囊、金芪降糖颗粒、金芪降糖胶囊、玉蓝降糖胶囊、养阴降糖颗粒、消渴降糖胶囊、珍芪降糖胶囊、参芪降糖胶囊、消渴康颗粒、三十六味消渴胶囊、芪药消渴胶囊、益阴消渴胶囊、十八味诃子利尿胶囊、芪明颗粒、振源胶囊、玉泉胶囊、玉泉颗粒、十味玉泉胶囊、木丹颗粒、益气消渴颗粒、玉金方胶囊、芪丹通络颗粒、人参茎叶皂苷胶囊、消糖灵胶囊、参灵通络胶囊等。
        抗击糖尿病任重道远,运动饮食加治疗,开心面对每一天啦!
总数 3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

帮助患者降低花销

药房对接、病历翻译、远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