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中医的方法如何治疗急性白血病?目前仍以联合化疗为主要手段

世上没有如果Lv.3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以发热、贫血、出血、浸润为特征。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联合化疗、骨髓/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中医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然而,由于干细胞供体来源有限、费用昂贵、风险大等因素制约,我国目前仍以联合化疗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心肝肾毒性、出血、感染等副作用,很多患者不能耐受化疗,临床实践证实[1-7],中医药治疗配合化疗能明显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增强化疗药物敏感性及抗肿瘤效应,调节免疫,增强体质,促进骨髓抑制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依从性较好,明显优于单用化疗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急性白血病属中医学的“温病”、“急劳”、“热毒”、“血证”、“积证”、“虚劳”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急性白血病发病原因是人体正气虚弱,受到邪毒的侵袭,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病,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或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役过度,损伤肝脾肾及精髓等,使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正气内虚,复感六淫外邪或瘟毒而致病。因虚致病,因病致虚,虚实夹杂,变化多端。

因此,针对急性白血病的不同阶段和临床表现,中医采用中药分期序贯疗法联合化疗治疗,取得明显效果。在化疗前期,常用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汤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中药方剂加减治疗;在化疗期,中药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及化疗药物的副作用等情况制定。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黄芪汤、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等,这些方剂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

在化疗后期,中药治疗方案应以健脾益肾为主,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四君子汤、八珍汤、归脾汤等,这些方剂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此外,中药还可以用于缓解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并发症,如出血、贫血、感染等。例如,对于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可以使用补血生发汤、三七止血散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对于贫血,可以使用当归补血汤、四物汤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对于感染,可以使用清热解毒汤、银翘散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总之,中药分期序贯疗法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同时,还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探索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作用机制和疗效评价标准,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

帮助患者降低花销

药房对接、病历翻译、远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