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时应该如何护理?

打一枪就跑Lv.4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长期维持性血透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对透析效果和患者长期存活有着重要影响。动静脉内瘘是常用的血管通路,具有使用时间长、感染率低、活动方便等优点。制作内瘘需要从左到右、从远到近、先上后下、先自身血管后移植血管。

为了保护内瘘,患者需要保护好造瘘侧的肢体皮肤和血管,避免在其上行动静脉穿刺。术后要适当抬高肢体约30度,保持血流通畅和保暖。触摸手术部位是否有血管震颤,监听血管杂音,注意观察内瘘处是否有血肿、瘀斑和渗血。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血管扩张,但开始时动作应轻,力度逐渐增加。内瘘侧肢体禁止测血压、输液、抽血,避免提重物。内瘘最好在术后4~6周使用,理想的内瘘特征是静脉充分扩张、肥厚。

透析过程中应避免肢体过度活动,以免穿刺针损伤血管内膜引起血栓形成。透析结束拔针后,压迫止血是保护内瘘的重要环节,压迫力度要适当,以既能止血又能感到血管震颤为好,一般半小时放松,2小时取下纱布,24小时内禁止擦洗穿刺点。

透析前应保持手臂清洁,经常湿热敷,穿刺后可涂些喜疗妥软膏。冬天注意肢体保暖,以免血管受冷痉挛。透析患者平常应经常进行自我检测瘘管有无震颤或血管杂音,以免瘘管感染或闭塞。一旦发现瘘管震颤或杂音消失或疼痛,立即到医院就诊。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防止医源性损害的发生。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

帮助患者降低花销

药房对接、病历翻译、远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