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搭建生命之桥,探索解决之道?
那年一路向北
Lv.2
维持血透患者的生命线-血透通路
在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需要依靠规律的血液透析来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维持内环境的平衡。血透通路,即俗称的瘘管,是这些患者的生命线。如果血透通路不畅或闭塞,无法进行有效的血透,患者将面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建立和维护血透通路至关重要。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两种主要的透析方式。腹膜透析通过置放一条小管子在腹部,利用透析溶液清除体内废物。血液透析则需要通过针的穿刺,引导血液到透析机上,经过净化后再回流到体内。选择哪种透析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在饮食方面,血透患者应注重优质蛋白、高钙、足够热量、低钾、低磷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同时,水分的摄入也需严格控制。
关于血透“瘘管”,许多人误以为需要置放一根管子在体内。实际上,上肢浅部静脉容易穿刺,但由于血流速度太慢,无法满足血透的需求。而动脉或深部静脉血流量大,可满足血透要求,但位置较深,穿刺难度大且不易反复使用。因此,自体动静脉内瘘或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是更合适的选择。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是将一段40厘米长的人工血管埋于皮下,两端分别连接于自体动、静脉。血透时,穿刺于皮下人工血管即可。因为人工血管有6mm直径,很容易穿刺。但这种瘘管不能马上使用,需等待一段时间让血管扩张和成熟。
患者应在血透之前建立血透通路,无论是自体动静脉内瘘还是人工血管动静脉瘘都不能马上使用。过早使用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如出血、感染或瘘管堵塞等。
当需要紧急血透时,可以采用深静脉置管的方法。但这只是一种应急措施,不是长期解决方案。因此,建立和维护血透通路是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任务。
关于手术部位的选择,通常会选择右手的病人选择左手做手术,使用左手的病人选择右手做手术。手术部位先考虑前臂、再上臂,然后考虑下肢或者胸壁。
血透通路的寿命取决于多种因素。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寿命相对较长,可达十余年,而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的寿命可能较短。尽管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寿命不长,但可以多次手术修复,尽可能延长血透的寿命。
术后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内膜增殖、假性动脉瘤、肢体远端缺血和心衰等。其中,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如果自体动静脉内瘘堵塞了,可以于堵塞的近心端再制作一个新的瘘管。而人工血管动静脉瘘堵塞后,可以采用局部穿刺溶栓的方法来清除血栓并修复狭窄部位。
肢体肿胀可能是由于血透通路回心静脉的狭窄或闭塞引起的。此时,可以采用球囊扩张狭窄部位并置放支架的方法来恢复通路的通畅性。
血管超声检查在术前可以帮助选择合适的动脉、静脉和探察血管病变情况,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监测瘘管的狭窄情况有助于及时干预和治疗,降低血栓的发生率并提高瘘管的使用寿命。
血透通路的术后护理十分重要。患者应学会判断内瘘通畅的方法并在出现异常时及时联系医生处理。同时,术后应抬高术侧肢体、做健瘘操等以促进静脉血回流并减轻肿胀程度。正确的护理和使用方法对延长血透通路的寿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