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炎指的是什么样的皮肤病?症状表现有哪些?

寄与秋日
Lv.3
异位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也被称为“特应性皮炎”或“遗传过敏性皮炎”。这种疾病通常以瘙痒、多形性皮损和渗出倾向为特征,常常伴随着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等过敏症状。异位性皮炎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异位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表现为急性和慢性反复发作。根据发病年龄的不同,异位性皮炎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婴儿期:约60%的患者在1岁以内发病,其中大多数在出生后两个月以后出现症状。初发时,皮损表现为颊面部瘙痒性红斑,随后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密集成片,皮损呈多形性,境界不清。如果进行搔抓摩擦,很快就会形成糜烂、渗出和结痂等,并且可以迅速扩展至其他部位。病情通常会时轻时重。
儿童期:多在婴儿期患病缓解1~2年后发生并逐渐加重,少数会从婴儿期延续发生。皮损累及四肢屈侧或伸侧,常限于肘窝、腘窝处,其次为眼睑、颜面和颈部。
青年成人期:指12岁以后青少年期及成人阶段的特异性皮炎,可以从儿童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发生。好发于肘窝、腘窝、四肢、躯干等部位,某些患者的掌跎部位也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症状。
在治疗异位性皮炎时,应该注意避免可能加重病情的环境因素,例如减少洗澡和使用肥皂的次数,以免过多去除皮脂膜。同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保湿剂来缓解皮肤干燥和瘙痒的症状。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