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意味身体可能出了哪些问题?

天下太平
Lv.3
一、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出血症状前有潜伏期,短者服药数小时后发病,长者可数月后发病。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其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表现为全身皮肤紫癜、鼻衄或女性月经过多、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尿色加深。偶见肾脏受损征象如高血压、血尿、氮质血症等。神经系统症状罕见。
三、出、凝血性疾病:1、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病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最早出现的表现,也可能是由于治疗后血红蛋白及粒细胞恢复正常,血小板尚未得到恢复。骨髓病性疾病如癌肿浸润时血小板减少,大多为肿瘤细胞损害巨核细胞,因此血小板生成减少。2、理化因素抑制骨髓:如电离辐射、烷化剂、抗代谢剂、细胞毒性制剂等。3、选择性抑制巨核细胞的因素:如氯噻嗪类药及其协同剂。4、先天性巨核细胞生成不良。5、其他。
四、无效性血小板生成:常见于部分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有的患者有出血倾向,有的表现为全血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甚至增加,因此为无效性血小板生成。随着巨幼贫的治疗,血小板可恢复正常。
五、血小板生成素缺乏:由于先天性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多为遗传性,婴儿期开始有出血表现,血小板计数减少,巨核细胞数量正常,形态及结构无特殊变化。
六、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一种原因不明的周期性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增多或正常以规律的间隔交替出现,间隔通常为20-30天。多见于女性,发作常与月经一致,月经期血小板减少,出血量增多。巨核细胞一般不减少,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无特效治疗。
七、脾脏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当脾脏肿大时如门脉高压症、高雪氏病、淋巴瘤、结节病、Folty综合征等,血小板计数可减少,但体内血小板的总量并不减少。注射肾上腺素后,在一定的时间内,血小板计数可明显升高。
八、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病毒、细菌或其他感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疾病。病毒可侵犯巨核细胞,使血小板生成减少,也可吸附于血小板,致血小板破坏增加。细菌毒素抑制血小板生成,或使血小板破坏增加,也可由于毒素影响血管壁功能而增加血小板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