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时发现肝部囊肿该怎么办?是否会有生命危险?容易转化成肝癌吗?

夏风不燥Lv.2
随着肝脏影像检查(B超、CT等)的广泛应用,不少人在体检中发现自己有肝囊肿。有些患者看到了肝囊肿的诊断,不免有些紧张,那么到底肝囊肿是什么样的疾病?是不是肿瘤?要紧不要紧?如何处理?还有哪些疾病易与肝囊肿混淆,这里我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讲解:首先,肝囊肿并不可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并非都需要手术。如果需要手术的病例,绝大多数都可以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完成。大多数肝囊肿体积很小,直径仅1-2厘米,似葡萄大小,但也有的肝囊肿可长得很大,直径可达10-20厘米以上。一般情况下,肝囊肿不破裂、不出血、不感染、不恶变。但也有少数患者可发生囊内出血,致使囊液呈血性或伴血块。有时可继发感染。巨大肝囊肿也可挤压周围脏器,使患者感到腹部不适或胀满、甚至影响消化和呼吸。

肝囊肿诊断不难,主要依赖影像检查进行诊断。在影像诊断中超声波检查最为重要。在肝囊肿的定性方面,一般认为超声波检查比CT更准确。但在全面了解囊肿的大小、数目、位置以及肝脏和肝脏周围的有关脏器时,特别是对于需行手术治疗的巨大肝囊肿患者,CT检查对于手术的指导作用显然优于B超。

关于常用检查:超声是肝囊肿的常规筛查手段。能对囊肿数目、大小做一个大致判断。核磁共振检查一旦提示有肝囊肿可能,需要进一步做CT或核磁共振检查,主要是为了定性了解占位性质,明确是否为肝囊肿,并且医生能根据CT或核磁共振图像准确判断囊肿的大小、部位、数目,从而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检查。

关于治疗:一般说,对于下列几种肝囊肿应考虑进行治疗:巨大肝囊肿:少数肝囊肿生长速度较快,当超过10厘米直径时,可称之为巨大肝囊肿。巨大肝囊肿容易引起压迫症状,影响生活和工作,可考虑进行治疗。囊肿继发感染:肝囊肿一般很少继发感染,但少数肝囊肿可继发感染。这些患者可有肝区疼痛、发烧、血白细胞升高等炎症表现,B超检查可显示增厚的囊壁、液性暗区及混杂的增强光点(提示脓液)。对这些患者不应继续观察,而应及时治疗,因为这种情况相当于肝囊肿变成了肝脓肿。囊肿继发出血:少数肝囊肿的囊壁血管可自发破裂导致囊内出血。有的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但也有的患者肝区剧烈疼痛,酷似急腹症,应进行手术治疗。囊肿扭转者:这是指悬垂型囊肿,囊肿扭转会产生剧烈疼痛,手术也许是唯一的治疗方法。但这种悬垂型肝囊肿甚为罕见。

总之,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疾病,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手术治疗。但是对于巨大的肝囊肿、囊内出血、继发感染等情况,需要及时治疗。此外,还有一些疾病易与肝囊肿混淆,如肝脓肿、肝血管瘤等。因此,如果发现肝部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以便尽早明确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食物,同时保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心态。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体检、血液检查、心电图等。手术后要注意休息、饮食等方面的调整,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总之,对于肝囊肿这种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我们应保持警惕并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同时,也要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

帮助患者降低花销

药房对接、病历翻译、远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