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出现的病因有哪些?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时原因之一

追着太阳飞
Lv.7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一种心理障碍,其症状和其他抑郁障碍相似,包括情绪低落、快感缺乏、悲伤哭泣、担心多虑、胆小害怕、烦躁不安、易激惹发火,严重时可能失去生活自理和照顾婴儿的能力,甚至有自伤自杀的风险。若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预后通常比较良好。
怀孕和分娩期间,由于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产后精神卫生问题非常普遍,而产后抑郁则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其病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生物学因素: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妊娠期间,孕妇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长期升高,分娩后突然下降,此过程中的激素波动和孕激素的缺乏可能导致情绪低落。此外,甲状腺功能紊乱也与产后抑郁相关。
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包括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多种神经递质的含量异常或功能活动降低,以及相应受体功能改变。
心理社会因素:与产后抑郁的发病密切相关,常包括生活事件不良、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分娩前恐惧、分娩并发症、夫妻关系不融洽或不好、婆媳关系不融洽或不好、家庭经济紧张、孩子喂养方式、人格较弱或神经质特点、高龄产妇、孕期健康教育缺乏等。
据研究,在分娩后的第一周,约50%-75%的女性会出现轻微的抑郁症状,其中10%-15%的女性会患上产后抑郁症。在分娩后一个月内,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是非产妇群体的3倍之多。因此,产后抑郁的患病率较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