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如何进行营养支持和饮食安排?

一捅一个马蜂窝Lv.3
胃癌病人手术前的营养状态如何?

在中国,胃癌的诊断率很低,只有大约10%的早期胃癌能够被诊断出来。当胃癌被确诊时,大多数病例已经发展到中晚期。这些病人通常会出现消瘦、食欲下降,有的甚至出现梗阻或不完全梗阻,导致无法进食或只能少量进食。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处于高消耗、低摄入的状态,通常表现为蛋白质-热量型营养不良,同时还会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下降和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这种营养不良已经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理功能和器官功能,而随后的手术和可能的化疗会进一步加重病人的代谢紊乱和免疫防御功能的受损。因此,对于手术前营养不良的胃癌病人,提供术前营养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利用短暂的手术前时间对营养不良的胃癌病人进行营养支持?

术前营养支持对于营养不良的胃癌病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营养支持,手术过程中的状况可以更加平稳,手术后的恢复也会更加顺利。对于尚能进食的病人,应给予高蛋白、高能量的饮食,同时应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及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在食物选择方面,可以选择食物稀、软、容易消化的食物,并且可以每天进食4-6次。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商品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补充,如安素粉等,这些营养制剂具有营养全面、易消化吸收的特点。

对于不能进食的病人,医生可以采用胃镜辅助下的营养管到十二指肠或空肠,并通过营养泵控制灌注营养液。在选择营养液时,可以选择含有膳食纤维的整蛋白型营养液,因为这种营养液具有刺激结肠黏膜增殖和保护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免疫营养液,这些营养液在提供营养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术前营养支持不允许时间过长,通常在营养支持效果明显时,7-10天即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尽管经过术前一段时间的营养支持后,病人的营养状况可能会有所改善,但最终的结果对于病人的生命至关重要。

如何对术前新辅助化疗胃癌病人进行营养支持?

在新辅助化疗开始前,病人已经处于高消耗、低摄入的状态,表现为营养不良和贫血、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下降、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新辅助化疗会使病人的食欲进一步下降。因此,一旦确诊为胃癌,就应该及时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能量的饮食,同时注意食物稀、软、容易消化,可以每天进食4-6次。此外,也可以选择一些商品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补充,如安素粉等。机体的营养储备是完成新辅助化疗的重要保障,如果连续7天摄食量达不到正常需要量的60%,医生需要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营养,以确保新辅助化疗计划的顺利进行。

如何对转化性化疗的胃癌病人进行营养支持?

一些胃癌病人在确诊后无法进行手术切除,但通过转化性化疗后可以变为可切除。在这个过程中,营养支持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些重度营养不良的胃癌病人在入院时完全不能进食,医生会首先通过静脉输注营养液的方式改善其营养状况,然后立即进行转化性化疗。化疗有效后,病人的梗阻症状会得到缓解,这时医生会在胃镜引导下置入鼻肠管,并通过营养泵控制逐渐灌注营养液。如果转化性化疗继续有效,病人的梗阻症状有时可以解除并恢复口服饮食。这样,病人的营养状况可以得到彻底改善,为后续手术治疗打下基础。对于那些不可逆转且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的晚期胃癌病人来说,虽然不应对其进行过度医疗资源消耗的营养支持治疗,但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如何对姑息性化疗的胃癌病人进行营养支持?

姑息性化疗是指针对晚期胃癌不可切除或复发胃癌不可切除的全身化疗。在这些病人中,营养支持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病人可能伴有梗阻或不完全梗阻而无法进食或只能少量进食。对于尚能进一些饮食的病人,应给予高蛋白、高能量的饮食并通过口部补充商品用肠内营养制剂。如果在姑息性化疗过程中出现梗阻而无法进食或连续7天摄食量达不到正常需要量的60%,医生需要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营养以继续姑息性化疗。然而如果姑息性化疗已经无法控制肿瘤并且加剧了病人的营养衰竭状态时,就应停止化疗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来改善病人的整体状况。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

帮助患者降低花销

药房对接、病历翻译、远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