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到底有什么不得不说的关系?

打一枪就跑Lv.4
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癌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幽门螺杆菌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启动因子和促进因子,它是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重要病因和促进因素。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中,幽门螺杆菌被定位为一类致癌因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和进展均显著相关。

其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大量炎性细胞产生、释放多种活性氧化合物,引起细胞DNA变异,染色体受损,黏膜细胞异常增殖,从而导致癌症。此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会导致胃部黏膜NO合成酶活性增高,NO含量大大升高,对黏膜细胞产生毒素作用,导致细胞突变成癌细胞。

第三,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的流行病学相符。多数资料显示:胃癌发病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成正比,尤其是胃癌高发区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更高。胃癌的死亡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成正相关。由此可见,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此外,研究还发现,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对胃癌高发区的研究显示:胃癌高发区人群中,儿童期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胃癌低发区。幼年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在感染后生存时间长,更易出现慢性活动性胃炎与肠化生等病变,从而增加了胃癌发生的可能性。

最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癌前病变的相关性高。近年来,癌前病变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重视,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癌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从慢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再到肠化生,再到异型增生,最后导致胃癌,这样的过程一般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其中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患萎缩性胃炎的概率比幽门螺旋杆菌阴性者高,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肠化生更倾向于出现中毒性肠化生和不完全肠化生,而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则是胃癌发生过程的环节之一。

综上所述,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助于预防胃癌,多数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预防胃癌发生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更倾向于对具有癌前病变者和胃癌家族史、早期胃肿瘤切除者进行规范的根除。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

帮助患者降低花销

药房对接、病历翻译、远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