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怎么办?

一捅一个马蜂窝Lv.3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由于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见于产后哺乳期妇女,特别是初产妇。本病通常在产后未满月时发生,但也可能在产后2-4个月或1年后出现,甚至在断奶期间也可能发生。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红、肿、热、痛,并伴有发热、寒战、怕冷等全身症状,容易引起乳腺脓肿。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但也可能是其他细菌引起的。

乳汁淤积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排乳不畅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哺乳期妇女需要注意饮食调节和乳房护理,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手法揉抓排乳治疗是治疗急性乳腺炎郁滞期的有效方法,可通过理气散结、宣通乳络、调和气血、泄热消炎,达到缓解乳房肿块和消散乳腺脓肿的目的。手法简便易行,患者易于接受,疗效确切,且不影响继续哺乳,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之一。此外,积极预防和治疗本病也是产后乳房保健的重要内容。

总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加强预防和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和母婴健康。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

帮助患者降低花销

药房对接、病历翻译、远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