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胃炎是什么样的疾病?胃内压力超过 20 cm H2O将导致黏膜坏死

打一枪就跑Lv.4
胃的血供源于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形成广泛的血管网络,相对于胃肠道的其他部分,胃较少发生缺血性损伤。因此,缺血性胃炎的病例非常罕见。缺血性胃炎的概念最早是在1951年由Cohen首次提出的,他报告了3个病例并在24000例尸检中发现了1例胃缺血。此后,缺血性胃炎仅见于个案报道或小样本病例报道,最多纳入了7例患者。近期,明尼苏达大学的Elwir等在J Clin Gastroenterol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较大样本的病例系列研究,主要讨论了缺血性胃炎的病因、治疗和死亡率。

研究纳入自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病理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胃炎的患者,从电子病历里提取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病程、镜下表现、影像学表现、术中所见等资料。同时,对Pubmed数据库里的英文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检索词为「胃缺血」和「缺血性胃炎」。最终共纳入1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3.7岁,其中75%为男性。临床症状包括胃肠道出血、腹痛、恶心和症状性贫血等。病因方面包括介入治疗后出现栓塞、腹腔动脉狭窄、血管炎、低血压等。治疗上根据患者主要病因及临床症状分别给予不同治疗。患者30天和1年的死亡率分别为33%和42%。

研究者指出,此次研究的病例主要根据病理诊断,很可能低估了缺血性胃炎的发病率,且急性缺血和慢性病程的患者疾病结局相差较大,临床上区分两者非常重要。急性缺血常导致坏死和穿孔,患者表现为急腹症,通常需手术治疗,此类患者死亡率最高。慢性缺血性胃炎常与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有关,血运重建可解决患者症状,短期效果良好。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

帮助患者降低花销

药房对接、病历翻译、远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