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策略,你了解多少?

不成魔不快活Lv.3
在消化系统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并与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据研究,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H.pylori感染是最为肯定的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H.pylori在胃内的长期慢性感染会导致胃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这个过程从正常的胃粘膜开始,经过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最终发展成胃癌。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根除H.pylori可以显著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

在一项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游伟程教授团队进行的研究中,他们针对3365例H.pylori感染者进行了长达15年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干预研究。结果显示,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H.pylori根除治疗的患者胃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显著降低。

此外,荟萃分析研究也发现,根除H.pylori可以显著改善或逆转部分患者的胃窦、特别是胃体萎缩性胃炎。对于已经发展至早期胃癌的患者,在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SD)治疗前后根除H.pylori可以显著减少异时性胃癌的发生,避免早期胃癌ESD术后复发。

目前,专家们推荐对以下情况的患者进行H.pylori根除治疗,以预防胃癌的发生:

1. 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
2. 已行内镜下或手术胃次全切除治疗的胃肿瘤患者;
3. 有胃癌危险的胃炎患者,如严重全胃炎、胃体为主胃炎或严重萎缩;
4. PPI抑酸治疗1年以上;
5. 存在较强的胃癌环境危险因素(大量吸烟、高接触粉尘、煤、石英、水泥和或在采石场工作);
6. 恐惧胃癌的H.pylori阳性者。

同时,专家们强调,为了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应在胃黏膜发生萎缩和肠化等癌前病变发生之前进行H.pylori的根除治疗。来自人群的干预研究显示,在胃黏膜已出现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病变后,根除H.pylori并不能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生率;而在胃黏膜尚处于浅表炎症阶段,根除H.pylori可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生率。

在检测H.pylori感染方面,临床上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这些方法包括侵入性检测和非侵入性检测。侵入性检测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切片染色、细菌培养、基因学检测方法等;非侵入性检测包括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H.pylori粪便抗原试验、H.pylori血清抗体的检测。为了避免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应在停用PPI 2周及停用抗生素、铋剂、有抗菌作用中药4周后进行检测。

对于早期胃癌ESD术后的患者,可按常规选择H.pylori感染的检测方法;而对于中晚期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残胃患者,由于胃内大量的胆汁可抑制H.pylori,导致检测出现假阴性。因此,建议同时于胃底和体钳取胃黏膜活检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由于残胃尿素排空过快,不推荐使用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感染。对于残胃患者,快速尿素酶试验优于呼气试验,而组织学的检测方法优于基于尿素酶的检测;血清学检测方法不受胃内环境变化的影响,但仍难以诊断现症感染;推荐使用血清学+组织学方法或HpSA,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临床中可以多种方法联合使用,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避免胃癌术后患者H.pylori检测的假阴性。

在H.pylori根除治疗方案方面,目前包括标准三联疗法、铋剂四联疗法等多种方案。然而,由于H.pylori对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提高,标准三联疗法在我国的H.pylori根除率已经很低,不再适合作为一线疗法。因此,我国的第四次H.pylori共识推荐标准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加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用于H.pylori的根除治疗;对铋剂有禁忌者或证实H.pylori耐药率仍较低时,可选用标准三联方案、序贯疗法和不含铋剂的抗生素伴同疗法,疗程10-14天,初次治疗和补救治疗应间隔2-3月。可供选择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替硝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

帮助患者降低花销

药房对接、病历翻译、远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