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是大家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形。刷牙漱口时出现的“吐血”、吃个苹果留下的“血齿印”都是牙龈出血所致。对于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情,大多数人不以为意,认为“上火而已”、“自己会好”,殊不知牙龈出血常常是牙龈炎的征兆,如果不想日后花费大笔金钱供养牙医的话,请不要对其置之不理。
在牙膏日用品广告的轮番轰炸下,“牙龈炎”和它的进化版本“牙周炎”已经从医学名词变成了妇孺皆知的常用语,也让大家对其警惕性不高。那么,这两个知名度颇高的疾病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有光泽的,质地坚韧,牙龈沟只有2-3毫米;而发炎的牙龈则会颜色变红变深、肿大疏松,很容易出血,牙龈沟(牙龈与牙颈部连接处形成的空隙)也会加深。牙龈炎实际上就是最轻微的牙周病,其炎症只侵犯牙龈组织,不侵犯其他牙周组织,它主要是由于牙龈周围、特别是牙龈沟内的牙菌斑所导致的炎症反应。
从专业角度来讲,牙菌斑是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为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一种细菌性生物膜。
牙周炎是一种渐进性的疾病——就是说它并不会像普通感冒一样,不管治不治疗,只要不继发感染,一周左右都会好。如果不对炎症和口腔的刺激因素进行控制,牙龈炎会进一步发展为牙周炎,这就不再是仅限于软组织的炎症,而是会累及牙槽骨,当骨质缓慢丧失,牙齿就失去了支撑,开始松动,最终导致牙齿脱落。此外,更可能影响全身健康,比如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影响呼吸与消化系统。
可见,牙龈出血、肿痛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

最多上传1张图片,每张大小不能超过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