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杀手
因大人将孩童遗忘车内,烈日灼烤下的汽车内温度升高,而致小孩窒息死亡的事件并非只有一例,虽然已经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仍有很多粗心的家长重蹈覆辙。今年全国至少发生13起“儿童被留车内”的事件,5人致死!人们的安全意识究竟淡薄到何种程度?
虽已立秋,各地午间气温仍是居高不下,不管是外出还是乘车,防晒、防暑依旧是少不了的。尤其是防热射病。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病症的一种,死亡率通常高达50%—70%。户外工作、高温作业,无疑是“热射病”射中的重点群体。他们无法摆脱“移动的烤箱”,这就需要严格按照防暑降温的相关规定,根据当天温度调整有关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比如,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停止室外露天作业;37℃至40℃,室外露天作业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休工;35℃至37℃,室外露天作业要以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连续作业时间。
电梯杀手
湖北安良百货发生的电梯事故,一位年轻的母亲将孩子举出扶梯后,就被卷入电梯,虽然现场救援持续了近4小时,但这位母亲还是永远离开了她的孩子;时隔几日,又爆出一女子乘坐电梯时被电梯门卡死的新闻。发生这样的事的确令人痛惜,也为各大商场的扶梯安全隐患敲响了警钟。但是,生活设施的安检非得用一起起类似这样的惨剧来提醒吗?
当危险来临,我们如何自救?
当扶梯发生故障或遇到危险怎么办
当遇到自动扶梯故障时不要紧张,要大声呼救,并第一时间提醒其他人按下紧急停止按钮,很多人只知道在电梯运行指示灯的下方有紧急停止按钮,其实正规扶梯的中部(立柱式单独按钮)、入口处扶带的最下方(黑色橡圈)分别有两个紧急制动按钮,一旦有人出现跌倒等情况,离这三个按钮最近的人可以按下按钮,2秒钟后电梯就会自动缓慢停下。
如果在扶梯上不慎摔倒,应采取保护措施保护自己,身体要成保护姿势,双手十指紧扣,互助后脑和脖子,双肘护住太阳穴位置,避免身体的碰撞,保护关键部位,这样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受伤。
如发现电梯出现异常或者故障,应冷静对待,尽量稳定情绪,尤其是在车站和地铁站的扶梯上,人流量非常大,恐慌、喊叫会使人出于本能慌不择路、造成拥挤,很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电梯相对与扶梯而言还是比较安全些的,以往总是会有人打着拯救万民的旗号为大家科普电梯故障自救的方法,但其实很多说法是错误的,不信你就看看:
“电梯突然下坠时要每个楼层的按钮都按一遍”对吗?
其实电梯发生突然下坠的情况还是非常少见的,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人会言之凿凿地告诉你就是遇到了下坠情况呢?“电梯下坠”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电梯运行过程中急停;二、电梯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并自动回到基站复位。通常多为第一种情况所致,安全回路或门锁回路突然断开造成电梯突然停止,电梯内的人会感到双腿发麻,重心有瞬间的不稳,就会以为是电梯在骤降。那么按每个楼层的按钮会起作用吗?如果有用的话说明电梯根本就没坏,如果电梯故障,会自动回到基站复位,这时把每个楼层按一遍没有太多作用,一些电梯会就近平层开门,而大多数还是要回到基站复位的,所以一般是按不了楼层的。
被困电梯会缺氧致死吗?
其实电梯轿厢并不是封闭空间,不会有窒息危险,很多时候悲剧的发生来源于人内心的恐惧和焦虑。所以,遇险时一定要保持冷静。
泳池杀手
8月5日腾讯新闻报一11岁男孩(轩轩)在深圳某家酒店游泳池内被回水口吸住身亡。事后死者的父亲在事故现场发现酒店泳池的排水口并没有任何安全罩覆盖。这或许就是轩轩致死的主要原因;同年4月,一名男子在澳洲某酒店泳池内溺亡,死因系该男子被泳池地步的排水口死死吸住长达20分钟。
其实,每个游泳池都会有水循环排水口,一般设在池底或拐角,主要是为了方便换水和添加消毒剂。别看排水口很小,但平均每个平方厘米上会有23公斤的压力。被吸住后,凭自己的力量绝对无法挣脱开。正常情况下,泳池的排水口肯定是在下班不营业时才会排水,不排水时,排水口都有铝合金的篦子罩着,排水管道的阀门是关着的。虽然泳池内的排水口通常都有隔离网栅,但并不表示绝对安全。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去游泳池嬉水时,都别靠近循环排水口,还要远离池底、拐角等危险地带。
出租车内的杀手
乘坐出租车时,坐在后排的乘客会正对着前排座椅后部的液晶显示屏,这些显示器的边缘坚硬锐利,一旦急刹或撞车,后排没系安全带的话会直接用面部撞上显示屏。乘坐这样的出租车时,不管是坐在前排还是在后怕,都应该系好安全带,防止司机急刹车或者前方发生交通事故,都有课能造成头部撞击到前排座椅屏幕。
古力盖杀手
近期各地多降雨,相比雨水更多的南方,北方人的雨天安全意识则更薄弱些,城市排水系统也相对较弱,遇到暴雨天气,有些人会为了街道更快排水将古力盖打开,当路面完全被积水覆盖时是非常危险的,所以雨天步行时一定要看准路面是否有漩涡,尽量避开漩涡中心,因为那很有可能就是个夺命排水口。
生活中危险无处不在,多了解一些安全知识,就可能少一些伤害。





最多上传1张图片,每张大小不能超过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