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出去逛了一圈,大排档上主角早已换成了小龙虾,看着那红艳欲滴的美食,感叹真是又到了吃货们得瑟的时候了!一大盆麻辣小龙虾,再配上几扎冰镇啤酒,瞬间感觉自己到了美食天堂!
这个时候真心不想出来扫兴,咳咳,可是为了大家的健康着想,我们还是来简单说说“小龙虾与啤酒到底有多般配”的问题吧。最近这几天慢友帮里的“考拉抱123”和“红绿灯”也在讨论着一个问题:小龙虾+啤酒会不会引发痛风?
其实把,会不会引发通风主要跟基因有关,导致痛风的这些人,其20%跟饮食有关,80%跟基因有关。如果大量食用小龙虾,再配上啤酒,确实容易引起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虽然这样的病例不多,但是本就痛风的人这么吃了之后诱发痛风发作的病例还是挺多的。
为什么吃小龙虾会导致痛风?
这就得综合考虑了:吃小龙虾会产生嘌呤类物质,若搭配啤酒,体内会生成过多尿酸,增加痛风几率。特别是这个季节的小龙虾,虾黄较多,虾黄的嘌呤含量更加丰富。另外,酒本身就是痛风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酒精在体内代谢为乳酸,会抑制尿酸由肾脏排泄,特别是啤酒,含有较多的鸟苷酸,代谢后会产生嘌呤,导致尿酸增高。尿酸增高后,尿酸盐形成结晶,沉积到关节中,就会引起痛风。如果本身尿酸就偏高,吃小龙虾配啤酒更容易“中招”。
其实围绕着小龙虾的争议从未中断过,比如“小龙虾是在臭水沟里长大的,太脏了,不能吃”、“小龙虾含重金属,吃了容易中毒”。这让人既想吃又万般顾及的小龙虾身世到底有多离奇呢?
小龙虾的真名叫“克氏原螯虾”,是一种如假包换的淡水虾。它也是最具食用价值的淡水龙虾品种,中国除了四种原生态的正宗本土小龙虾,还有两种“外来和尚”,原产美国的克氏原螯虾和原产大洋洲的红螯螯虾,只不过克氏原螯虾技高一筹,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成为最著名的小龙虾。美味的小龙虾其实是入侵物种,这种虾性情凶猛,繁殖快,环境适应能力极强,对“原住民”也会造成威胁。
小龙虾吃的东西脏,所以它本身也不干净?
有人说小龙虾专门吃垃圾,喜欢待在臭水沟里,还曾被日本用来清理二战尸体(当然这个说法已被证明不属实),其实,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主要的食物是水底的有机质(水草、藻类、水生昆虫、有机碎屑),餐馆里的小龙虾基本上都是养殖的,在养殖环境中,要根据生长需要,投喂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比如麦麸、豆饼、水生昆虫幼体等。
虽然小龙虾能忍受被污染的水质,但这并不是它们喜欢的。有学者专门做了实验,发现小龙虾更倾向于选择新鲜的食物,更喜欢清洁的水源,所以生活在污水中纯属被逼无奈。而且,小龙虾对环境的忍耐也有限度。如果水质差,小龙虾不仅繁殖困难,而且也长得差,脱壳慢。在养殖条件下,小龙虾密度比较大,如果水很脏,它们的活力就会显著下降,天一热,虾就会大批死亡,而且也经不起长途运输,所以养殖户也会很注意水质保养。
小龙虾含重金属,吃了容易中毒?
这个问题吧,只能你能按照常人的思维去吃小龙虾(不吃壳和头),就不会出现重金属中毒。因为小龙虾摄入的重金属大部分被转移到了外壳,随着不断生长和脱壳,这些重金属毒素被移出体外,除了外壳,小龙虾体内的重金属大多集中在鳃和内脏中,而鳃和内脏主要集中在头部,我们吃的尾部并无太多重金属,所以引起中毒的可能性不大。
要怎么吃小龙虾才比较安全呢?
1、每日吃虾肉不要超过100克,蒸虾比油焖大虾更健康,如果能再配些蔬菜水果那就更好啦。
2、小龙虾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含有核黄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元素,但并非人人都适合吃。过敏体质者吃小龙虾后可能会出现皮疹或腹痛、腹泻等症状,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应少吃。
3、小龙虾内含丰富的组胺酸,这是令其味鲜的主要成分。但虾一旦死亡,组胺酸即被细菌分解成为对人体有害的组胺物质。特别是随着虾死亡时间越长,虾体内积累的毒素更多,吃了便会出现中毒现象,所以选择去哪儿吃也很重要。
4、小龙虾的确可能携带寄生虫,但这也不是它的专利,其他水生生物同样可以携带,比如蛙、螺、贝、鱼、菱角等都可以。预防寄生虫病的关键是烧熟煮透(比较保险的做法是100度烧煮10分钟以上),尤其不要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小龙虾。
最多上传1张图片,每张大小不能超过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