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黄热重于湿型胆囊癌治疗应该怎么做?

翻不完的夏天Lv.1
熊先生,44岁,于1976年9月11日初次来到我的诊室。这位患者在胆囊癌术后已有一年,近7小时来,他出现了身目发黄、面色鲜明、头晕神倦的症状。肋痛、口干口苦、大便秘结等问题也困扰着他。

我首先观察了他的舌象,发现舌边红,苔黄腻,脉滑数。这些症状表明他的体内有热,并且湿气也较为重。随后进行的实验室检查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判断:黄疸指数12U,凡登白氏直接反应+++,硫酸锌浊度试验20U,谷丙转氨酶370U。

根据熊先生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我初步判断他的病属于阳黄,热重于湿。因此,我制定了清热解毒利湿的治疗方案,方用茵田白背汤加减。这个方子的主要草药包括茵陈蒿、田基黄、白背叶根、十大功劳叶、虎杖、车前子、茯苓、白芍、黄芩和甘草。

熊先生服用了15剂后,复诊时症状有所减轻,但仍然感到头晕身倦,热势虽减但面湿未去。因此,我调整了治疗方案,以利湿清热为主。我给他开了菌陈蒿、白背叶根、薏苡仁、白茅根、半边莲、茯苓、栀子、川楝子这些草药,先服6剂。

三诊时,我发现熊先生的黄疸基本消退,小便变清,但自觉疲乏,脾虚之象已显。因此,我再次调整了治疗方案,给他开了田基黄、菌陈蒿、党参、茯苓、白芍和甘草这些草药,再次共服6剂后,四诊时黄疸完全消退,肋痛止,小便清,大便畅,神倦减轻。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为了巩固疗效并预防复发,我给他拟定了健脾滋肝的治疗方案。方用田基黄、党参、茯苓、乌豆衣、白芍、桑葚子、钩藤、岗念根和熟地黄。

熊先生按此方案连续服药后,病情稳定至今。这个病例充分显示了中医药在处理复杂病症时的效果和优势。通过灵活的辨证施治和因人制宜的草药配伍,我们成功地缓解了熊先生的病情并改善了他的生活质量。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

帮助患者降低花销

药房对接、病历翻译、远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