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儿童孤独症无效治疗:为何有些疗法并不能治愈孤独症?

翻不完的夏天Lv.1
孤独自闭的病因至今未明,而且不能被治愈。尽管心理治疗、西医治疗等徒劳无功,甚至可能带来不良后果,但孤独症谱系障碍(又称自闭症)患者仍需寻求有效的疗法来改善生活质量。新近研究发现,孤独症的患病率较高,约为1%或者更高,且男孩比女孩多三四倍。患者在社交、语言和认知能力方面出现重大缺陷,约75%伴有智力发育迟滞,难以正常上学。极少数智力良好的“高功能”孤独症患者经过努力能够读到博士,但很难在社会上找到工作,也难以体会到人类的微妙情感,更难以结婚成家。

医学界对孤独症的发病机理仍知之甚少,目前认为它与遗传因素和早年生活环境的不良刺激有关。虽然通过行为训练、教育与药物干预可望产生一定疗效,但无法实现治愈。然而,市场上充斥着许多未经证实的孤独症疗法,这些伪科学理论层出不穷,甚至夸大疗效,但实际上可能反而有害。

美国三名孤独症专家在《精神健康实践科学综述》杂志上发表论文,细数哪些是尚未被科研支持的有问题的治疗,哪些是有希望的治疗。他们强调,目前公认有效的疗法是在孤独症早期进行系统而强化的行为训练。尽管其他疗法包括感觉运动疗法、辅助沟通疗法、听觉统合训练、心理治疗、生物治疗等都缺乏严谨的科学支持或产生严重的负面效果,但一些值得期待的行为训练疗法如应用行为分析(ABA)和类似ABA的行为训练疗法正在受到主流认可。这些疗法通过学习与训练建立条件反射纠正患者的具体行为,让孩子学会各种技能和情境泛化,但无法解决孤独症的根本问题,也无法实现治愈或康复。

专家们建议家长尽可能地多了解关于各种疗法的研究信息,以免被骗。如果感觉某个疗法吹得太神,那它往往就是吹牛而已。同时也要警惕那些未经证实的疗法,避免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