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与自身性免疫病肠道疾病对身体的损伤有哪些?如何加以重视?

长愿相随Lv.2
近年来,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集中在自身免疫介导的胃肠道损伤。包括系统性风湿免疫病伴发消化道损伤、消化系统自身免疫病以及独立于以自身抗体阳性为代表的自身免疫病,如IgG4相关消化道损伤。

系统性风湿免疫病可累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皮肤、神经等全身各系统,代表性疾病主要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多发性硬化、硬皮病、强直性脊柱炎及血管炎,这些疾病都可能发生消化道受累,其核心病变为血管炎。血管炎既是系统性风湿免疫病的结果,又是系统性免疫病累及全身各个脏器的病理基础。

炎症性肠病与白塞病是消化系统自身免疫病的常见类型,其诊断标准分别由消化科医生和免疫科医生制定,导致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不全面,因此,现行诊断标准的适用性值得商榷,应引起两科医生的共同重视。在炎症性肠病和白塞病的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如激素等也可能造成消化道损伤,使得临床中以消化道症状起病或在病程中出现消化道症状的系统性免疫病较为常见。

白塞病患者的肠道损伤与克罗恩病之间鉴别困难,成为目前临床鉴别诊断的难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对43例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从出现消化道临床症状到确诊的病程时间跨度大,从半个月到40年不等,平均病程为111.7±129.4个月。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55.8%)和腹痛(51.2%)。与克罗恩病相比,这类患者的临床表现、自身抗体、炎症活动标志物、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镜下表现和病理提示均无特征性,而血管炎和克罗恩病非干酪样肉芽肿炎病理表现不足20%。

强直性脊柱炎的消化道表现也备受关注。目前分别有2.6%和6%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同时患有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有报道称1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存在肠道炎症。研究显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慢性炎性肠病比例高,早期可能无肠道症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尽量行肠镜检查,如有阳性提示应积极治疗肠道病变。

在针对不同类型的消化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选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和柳氮磺吡啶等药物治疗;对于克罗恩病患者,可选用激素、美沙拉嗪和硫唑嘌呤等药物;对于炎症性肠病和白塞病患者,需要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同时,需要重视对消化系统自身免疫病的预防和控制,避免误诊误治。

总之,消化系统疾病与自身免疫介导的胃肠道损伤密切相关。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同时,医生还需要关注患者的长期疗效和生活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计划。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