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丙肝常见的副作用都有哪些?应当如何处理?

寄与秋日
Lv.3
慢性丙肝的标准治疗方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任何疗法都有其特定的副作用。在此,我们来谈谈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的常见副作用及相关处理。
慢性丙肝是可以治愈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抗病毒的标准治疗方案,其维持应答率>50%。然而,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均有明显的副作用,而且发生率较高。有些副作用可能很严重,有些副作用则持续时间较长,治疗期间多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少数患者因不能忍受或耐受副作用而终止或减少用药,从而导致治疗失败或疗效不佳。因此,对于临床医师而言,了解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副作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处理方法。首先是发热及流感样症状。发热多出现在注射干扰素后2~5小时,体温常高于38°C。幸运的是,大多数患者的发热反应仅发生在初次注射时,第二次注射时发热已很轻微且患者可耐受,但有极少数患者的中度发热可持续整个疗程。除了发热外,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几乎出现在所有的患者中,但多数患者可以耐受,只有极少数患者因不能忍受而停药。
血液系统异常也是干扰素治疗时的常见副作用之一。干扰素可抑制骨髓释放血细胞,从而使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但一般不影响造血功能。白细胞计数不低于2.0×109/L、中性粒细胞不低于0.8×109/L、血小板计数不低于50×109/L是安全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多出现在干扰素治疗后2周,部分患者在治疗4~6周后血小板才不再下降,并可以维持相对平稳的水平,少数患者需要减少干扰素剂量或使用升白细胞药物。
溶血是利巴韦林的最常见副作用,病情常与用量正相关,严重者可致溶血性贫血和溶血性黄疸,减量后溶血症状缓解。干扰素也可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但较少见。
脱发是几乎所有患者均可出现的副作用,但轻重不一,多致毛发稀疏,几乎不会引起全部的毛发脱落。脱发主要是影响外观,并导致心理障碍,尤其是女性患者。患者需要了解停药后脱发可以很快恢复,甚至在停药后,新生的头发变得更加浓密。
精神和心理异常表现为兴奋、欣快、失眠、焦虑、精力不集中、认知功能减退、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等;严重者表现为性格改变、躁狂、抑郁,更严重者可有自残和自杀倾向。干扰素导致的精神和心理异常在不同患者可有不同的表现和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原有轻度抑郁症的患者在使用干扰素后发生的精神异常表现可能与用药前有所不同,这往往易被忽视。
甲状腺损伤是干扰素治疗时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约30%的慢性丙肝患者伴有自身免疫现象或自身免疫病,使用干扰素后更容易发生自身免疫性损伤,其中甲状腺受损较为常见,发生率约为5%。格雷夫斯(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是常见的并发症。甲状腺遭大量破坏时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后期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
少数患者的甲状腺损伤是非免疫介导性的,“破坏性甲状腺炎”可能系干扰素直接损伤所致。
生育缺陷也是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可能导致的副作用之一,且尤其可致胎儿发育异常,是重要的不良反应。
其他副作用包括皮疹、牙龈出血、视网膜病变、消化系统症状、营养不良、体重下降、味觉改变、口腔灼痛、性功能障碍、月经异常、心肺损伤等。在治疗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相关情况,以便准确掌握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为预防和处理相关副作用,治疗前须充分评估 1. 治疗获益以及不治愈的后果:只要没有绝对禁忌证,慢性丙肝患者均可受益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抗病毒治疗,但如果未能早期积极抗病毒治疗,晚期肝硬化或肝癌的治疗难度将增加很多。
禁忌证:对于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绝对禁忌的患者,例如妊娠期妇女、精神病史(如严重抑郁症)、未能控制的癫痫、未戒酒或酗酒者、未经控制的自身免疫病、失代偿期肝硬化、有症状的心律失常、治疗前中性粒细胞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