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变应性鼻炎可能引起儿童支气管哮喘?

富有且慷慨
Lv.1
近年来,鼻部疾病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备受医学界的关注。国际上已经确认,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是呼吸道同一疾病的概念,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是哮喘致病和发展的危险因素,并且与哮喘的难治性密切相关。对于变应性鼻炎的早期干预也极大地影响着哮喘的转归和治疗效果。
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均为小儿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严重影响了儿童健康。为了更好地治疗这些疾病,儿科和耳鼻喉科的医师开始合作,这种合作方式也带来了显著的效果。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儿童支气管哮喘和变应性鼻炎之间的关系密切。在哮喘患者中,合并变应性鼻炎者高达60%,而哮喘儿童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0%。在美国,有20%~38%的变应性鼻炎儿童同时患有哮喘,这一数据更加凸显了两者的关联性。大量研究发现,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存在是儿童哮喘持续存在、甚至持续到成年的危险因素,并且增加了儿童期后新发哮喘的可能性。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上下呼吸道之间管腔相通、黏膜连续。这种结构使得呼吸道任何部位受到刺激时,如变应原、污染物质、病毒、细菌等,均可产生类似的组织学改变以及相似而又各具特点的临床表现。例如,出现喷嚏、咳嗽、鼻塞、气喘等症状。在临床表现上,大多数哮喘患儿发生喘息的先兆均有鼻痒、喷嚏、鼻塞、流涕等症状。
哮喘和变应性鼻炎同属变应性疾病,容易受到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引发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危险因素包括外界过敏原、空气污染、被动吸烟、特应性体质、变应性家族史等。近年来,哮喘伴变应性鼻炎的协同治疗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
大量研究表明,积极治疗变应性鼻炎可以有效改善哮喘的主观和客观症状,并且可以显著减少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能够早期对变应性鼻炎进行干预治疗,哮喘疾病负担将会下降。同时,哮喘控制不好与变应性鼻炎有关,随着变应性鼻炎严重度的增加,抗哮喘处方也会随之增长。因此,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原则与哮喘相似,主要包括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患者教育等多个方面。
在具体治疗措施上,为了避免暴露于致敏原,吸入糖皮质激素局部给药是目前治疗哮喘的第一线药物。同样的,对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也重视糖皮质激素的局部运用。鼻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可抑制支气管对乙酰甲胆碱的季节性反应性增高,其效果比经口吸入皮质类固醇更明显,对季节件变应性鼻炎效果也明显。 用于哮喘的吸入激素并不能替代鼻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对于伴有变应性鼻炎的哮喘儿童,鼻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吸入可有效缓解哮喘症状,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长期用药对临床症状和气道炎症的缓解更为显着。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新型的抗哮喘药物,孟鲁司特用于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吸入皮质激素联用可减少其用量,显着提高对儿童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增加患儿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
特异性免疫治疗是唯一可影响变应性疾病自然进程的病因治疗方法,可防止变应性鼻炎发展成哮喘或其他新的过敏。抗IgE单克隆抗体是近年来新出现的手段,可以降低血清游离IgE水平,改善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上、下呼吸道的症状。
儿童哮喘和变应性鼻炎二者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存在密切联系。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二者的防治均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当两种疾病同时存在时,应该同时进行治疗,而不是把两种疾病孤立地分开治疗;另一方面,儿童为一特殊群体,是过敏性疾病发生早期阶段,如积极给予干预治疗, ,可阻断其发展进程。对变应性鼻炎早期给予恰当治疗亦可能有预防其进一步发展成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