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婴幼儿出现哪些表现要注意孤独症的可能性?

春秋不做梦Lv.3
孤独症,也称为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它与阿斯伯格综合征共同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核心临床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以及局限的兴趣和刻板与重复的行为模式。

当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以下表现时,家长需要特别关注孩子是否存在孤独症的可能性:

1. 在3个月大时,孩子对很大的声音没有反应,无法注视人脸(尤其是周围熟悉的人),无法追视移动的人或物品、光线,不能被逗笑或者发出声音。
2. 在6个月大时,孩子的发声较少,笑的次数也不多。
3. 在8个月大时,孩子对外界的声音刺激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对于周围的熟人和生人都没有认生的表现。
4. 在12个月大时,孩子不能完成一些简单的肢体语言,例如不能挥手或者拍手等,同时呼唤孩子的名字也没有相应的反应。
5. 在1岁半时,孩子不能有意识地喊“妈妈”或“爸爸”,不能完成简单的指令,例如问“灯在哪里?”或“妈妈是谁?”等,同时与人没有眼神的交流。
6. 在2岁半时,孩子不能说2-3字的有意义的短句,兴趣单一、刻板,例如对于一些单调或者有某种特征的事物表现出痴迷,例如天气预报、旋转的物体等。此外,他们出门去某处只走固定的路线,物品放置在固定的地方,极端挑食。对于环境的变化,如家具位置的变换,他们可能会特别敏感,难以接受。在他们的书画等作品中,也可见刻板的特点,例如所画的动物都似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写字大小及笔画粗细都一样,画画也是画相同的物品或者相近的题材。另外,他们有大小便时不能控制及告诉大人。
7. 在3岁时,孩子不能与其他儿童交流、游戏,不会与同龄儿童分享自己的玩具及食品等,不会向小伙伴表示友好(例如通过打人或者咬人表示友好),不会玩过家家(角色扮演)的游戏,也不能说出自己的名字。

如果孩子在婴幼儿期出现上述表现中的任何一种情况,家长应该尽快带孩子去看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孤独症儿童获得更好康复效果的关键。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