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隐形杀手”丙型肝炎:了解疾病症状与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春秋不做梦Lv.3
丙型肝炎,一种由丙肝病毒(HCV)引发的病毒性肝炎,因其早期无症状而被称为“隐形杀手”。丙肝病毒的威胁严重,但多数人,包括部分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公众对丙肝的知晓率仅38%,远低于甲肝和乙肝。丙肝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我国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因。

由于认识不足,人们对丙肝存在一些误区。首先,认为丙肝患者较少,原因在于丙肝检查并不在常规体检范围内,且三分之一的丙肝患者转氨酶并不高。然而,我国的丙肝病毒感染人群约有4千万,这个数字不可小觑。

其次,有人认为丙肝的危害不及乙肝。实际上,与乙肝相比,丙肝具有更强的隐蔽性,更容易慢性化,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比例也高于乙肝。

另外,有人误以为丙肝只通过输血传播。实际上,除了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丙肝的传播途径还包括破损皮肤、黏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值得注意的是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由于认识的不足,人们往往忽视了丙肝的危害。在目前的常规体检中,没有丙肝检查,人们往往认为肝功能检查正常就万事大吉。然而,HCV对肝脏的破坏特别隐蔽,很多HCV感染者的肝功能检查经常表现为正常,因此容易被漏诊。但是人体一旦感染HCV,转化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几率比感染乙肝病毒高,约有50%-85%的成人感染HCV后会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更甚于肝癌。

丙肝的早期症状比较轻微,病程比较慢,感染丙肝病毒(HCV)的患者往往没有任何症状,慢性丙肝病人甚至可以在20年间没有任何明显症状。有少数患者可能会感觉身体无力、恶心和右季肋部不适等,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

以下人群为丙肝的高危人群,应进行一次丙肝的常规筛查:曾在非正规医疗机构输过血或献过血;有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注射药品;有开过双眼皮;有做过纹眉;有做过纹身;曾打过耳洞;曾有多名性伴侣;曾在非正规医疗机构拔过牙;密切接触血液的医护工作人员;家庭成员中有丙肝患者。

对于丙肝的检查,主要有以下项目:抗-HCV检测;HCV-RNA(丙肝病毒复制量)检测;肝功能、血常规、甲胎蛋白和肝胆脾B超等检查。

一旦发现感染丙肝,应立即进行治疗。尽管目前仍无丙肝疫苗可用,但是丙肝患者在及时、正确、合理的治疗前提下完全有可能被治愈。尽管目前仍无丙肝疫苗可用,但是丙肝患者在及时、正确、合理的治疗前提下完全有可能被治愈。丙肝虽易于漏诊,但相对容易治疗,早期发现有70%以上的患者可获得病毒的有效清除。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丙肝治疗的惟一途径。只有抗病毒治疗,才能阻断丙肝不断发展的进程。因此,不应放松对丙肝危害的警惕性。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

帮助患者降低花销

药房对接、病历翻译、远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