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出来自身抗体阳性就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吗?

寄与秋日Lv.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对于初诊或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医生通常会进行自身抗体(主要是抗核抗体ANA)的筛查,并作为判断依据之一。

SLE患者抗核抗体(ANA)阳性率大于90%,新的研究发现,在临床症状出现前10年,就可检测到ANA及其它抗体,这对SLE的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但是,只检测这些自身抗体并不能准确预测疾病,因为正常人而非SLE患者,ANA也有可能是阳性。

从流行病学来看,ANA阳性主要与女性有关,年龄大约在40-60岁,高峰是40-49岁,高水平的ANA阳性主要局限于女性。SLE患者有80-90%为女性。因此,自身抗体的存在,尤其是女性,有发展为SLE的倾向。

除了ANA,在正常人中发现有其它类型的自身抗体,抗SSA和抗SSB抗体出现在临床症状之前(平均3.4年),而SLE特异性抗双链DNA(dsDNA)抗体出现的时间更接近与确诊时间(平均1.2年)。这些抗体在女性中阳性率高于男性,大约是4:1。

为什么在正常人中会出现自身抗体?不同抗体的长期聚积是否会发展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呢?研究发现,许多因素可诱导体内产生自身抗体,如雌激素、吸烟、药物、环境、光照、职业危害如杀虫剂或溶剂和病毒感染。另外,VitD缺乏也与自身免疫性异常有关。

事实上,很多暴露于这些危险因素的人最终没有发展为SLE,潜在的易感性,包括性别、遗传等危险因素,可能不仅需要自身抗体的产生,也需要从良性的临床前期自身反应性转变为临床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某种情况下,临床疾病的界限是由于免疫过程的放大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害。

因此,检查发现自身抗体阳性的就诊者,不必过于紧张和焦虑,但也不可麻痹大意,抱有侥幸心理。要咨询专业的风湿科医生,综合判断其临床意义,听从专业的建议,再做下一步打算。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