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如何诊断与治疗?

隔壁王学长Lv.3
1. 概述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发生在乳腺导管上皮上。这种肿瘤有两种类型:中央型乳头状瘤和外周型乳头状瘤。中央型乳头状瘤发生在大导管中,而外周型乳头状瘤则发生在小导管中。近年来,新的分类中还增加了一种称为不典型乳头状瘤的类型,这种类型以局部上皮不典型增生并伴有低级的细胞核为特征,与ADH或低级DCIS的小病灶相似。这种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的女性,但最常见于40-50岁的女性。
2. 诊断
2.1 临床表现
患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乳头出现主动性或被动性血性溢液、黄色浆液性溢液,或浆液血性溢液,少数患者为水样溢液。如果存在肿块,通常位于乳晕区域或周围区域,直径不超过1cm的条索状小结节,质硬,边界清楚。
2.2 辅助检查
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X线检查的阳性率较低。超声检查可以显示导管扩张和实性结节或囊性病变。乳腺造影成像可以显示导管内的填充物和导管扩张的情况。而乳管镜检查是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最主要方法,能准确检测出90%以上的病例,同时能帮助手术定位和鉴别DCIS。
3. 治疗
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治疗,主要以开放手术为主。对于主乳管的中央型乳头状瘤,可以采用病变导管的局部切除术。而对于二级乳管以下的多发性乳头状瘤、外周型乳头状瘤和不典型乳头状瘤,宜采用区段切除术。
4. 预后
如果手术切除范围合理,患者不再出现症状。但如果存在切除遗漏的情况,患者可能会出现再次溢液的情况,此时需要重新进行乳管镜检查定位后进行手术。虽然本病的癌变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国外报道的癌变率为5%~33%,而国内报道的癌变率为5~15%。需要注意的是,预后情况因个体差异而异,应咨询医生进行个体化评估。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

帮助患者降低花销

药房对接、病历翻译、远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