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降血压,和年轻人有何不同?- 知乎体

打一枪就跑Lv.4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在中国,近3亿人患有高血压,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生率更高。根据统计,大于65岁的老人中有一半以上患有高血压,而在80岁以上的老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甚至达到90%左右。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合并疾病等与中青年不同,因此需要针对老年人制定个体化的降压治疗方案。

2019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和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老年心血管病防治联盟联合发布了《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该指南对老年人血压测量、降压目标、特定人群的治疗、血压波动、多重用药、血压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下面我们将介绍指南的部分要点。

一、老年高血压的定义

指南将年龄≥65岁定义为老年。对于这类人群,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如果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即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老年高血压和一般的成年人高血压分级方法相同。

二、老年高血压的评估

对于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除了要确定其血压水平外,更需要了解其心血管的危险因素,有无继发高血压以及评估靶器官的损害程度。同时,针对老年人的特点,也要对其认知功能以及身体衰弱程度进行评估,这对药物使用以及血压监测都有重要意义。

三、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在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方面,指南强调“缓和降压”。首要应使收缩压先达标,并且在能耐受的前提下,逐步使血压达标。加压过程要缓和,避免降压过快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如体位性低血压、脑缺血加重等。对于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如果血压≥140/90mmHg,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将血压降至<140/90mmHg。对于年龄≥80岁、血压≥150/90mmHg的患者,首先应将血压降至<150/90mmHg,若耐受性良好,则进一步将血压降至<140/90mmHg。对于衰弱的高龄患者,如果血压≥160/90mmHg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控制目标同前相似,但尽量不要低于130mmHg。

四、老年人降压药物应用原则

在降压药物应用方面,指南推荐使用噻嗪类/样利尿剂、CCB、ACEI和ARB进行降压的起始和维持治疗。尽量使用长效的降压药物,控制夜内和晨峰血压。如果单药降压效果差,尽早应用联合药物降压,推荐采用噻嗪类/样利尿剂、CCB、ACEI或ARB三种药物联合治疗。但在衰弱高龄老人上,一般不推荐一开始就联合用药,因为有引起血压快速下降的风险。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并评估患者对血压的耐受和对药物的反应性等,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大于65岁以上的老人占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加。针对老年人个体化的降压指南的推出意义重大。因为老年人器官功能退化、代谢能力下降同时很多老人也伴随衰弱和低体重这都要求我们对老年人的降压更应该“个体化”规范、合理、有效降压会大大减少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