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石最大的会有多重?需要通过哪些生活习惯的改变来防治痛风?

春秋不做梦
Lv.3
近日,一位46岁的周先生因双下肢多发痛风结节入院接受手术治疗。据悉,这位来自四川成都的周先生平时酷爱饮酒,人称“不倒翁”,且经常光顾火锅店,对各种肉类和海鲜来者不拒。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每当饮酒后,周先生总感到双脚疼痛。尽管医生曾告诉他这是痛风,需要立即忌口,但他并未重视医生的建议,继续过着饮酒吃肉的生活。几年间,他的痛风石疯长,最终导致尿酸水平高达790μmol/l!这次手术之前,周先生的尿酸水平已经达到了危险的地步。这个案例给很多朋友敲响了警钟!
痛风石是由于血尿酸水平过高,超过其饱和度而析出结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等部位,形成坚硬如石的结节。因此,又称痛风结节。痛风石对人体有哪些危害?首先,痛风石沉积在手足关节软骨处,可能导致慢性关节僵直和畸形;其次,如果痛风石沉积在肾脏,且伴有肾动脉硬化、尿路结石等症状,可能会发展到尿毒症阶段;最后,痛风石沉积在脊椎,可能导致麻痹疼痛、椎管狭窄和脊髓压迫症等问题。
那么,如何预防和控制痛风石的形成呢?首先,要改变地域饮食习惯。例如,四川人民喜欢吃火锅和啤酒,但这对痛风患者来说是不利的。摒弃“自杀式”的地域饮食习惯,通过饮食控制嘌呤的摄入,减少尿酸来源,才能有效预防痛风的发生及痛风石的形成。此外,可以参考食物嘌呤含量规律:内脏>肉和鱼>干豆和坚果>叶菜>谷类>淀粉类和水果。在此推荐一款药膳食疗:马齿苋薏仁粥。取马齿苋、生薏仁各30克,与大米100g同煮粥,熟后即可食用。具有软坚散结、消肿化瘀、缓解疼痛之效,适用于关节红肿热痛明显的急性期痛风的辅助治疗。
其次,要进行降尿酸达标治疗。有些痛风病友在急性发作时喜欢在小诊所打“特效药”,但这些药物大多含有激素,不宜长期使用。正确的做法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急性期的对症治疗以及规范化的降尿酸治疗,使尿酸长期达标。达标治疗是指在没有出现痛风石的情况下,要把尿酸降到360μmol/L以下;一旦出现了痛风石,则要降到300μmol/L以下,并需长期维持在该标准以内,定期复查。目前临床常用别嘌醇、苯溴马隆、非布司他等抑制尿酸生成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治疗。
第三,要碱化尿液。遵医嘱服用碳酸氢钠片、枸橼酸盐制剂等碱性药物以碱化尿液,可增加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防治痛风石。
最后,需要明确的是,痛风石并不一定需要手术治疗。部分患者认为,痛风石暂时不必管它,大了手术切掉就行了。然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手术切除并不能根治痛风石,且手术治疗只用于: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压迫处对应肢体障碍甚至坏死,切除坏死指(趾)或矫正畸形的关节,切除巨大的痛风石以减轻肾脏负担等情况。其他情况下,主要采取溶解和排泄尿酸盐、降尿酸等治疗方法,且应避免周围皮肤组织破溃,当血尿酸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时,痛风石是可以慢慢消减的。
总之,警惕痛风石危害,摒弃“自杀式”地域饮食习惯,尤其是控制火锅、啤酒之类的摄入。另外,当血尿酸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痛风发作、痛风石沉积时,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有效防止痛风石的侵蚀,避免演变至周先生这般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