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老人如何在家自测血压?

aiaoleLv.7
目前,很多患者到医院测量血压,但在医院,因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常无法反映出患者的真实血压,因此患者更需要学会在家中自测血压。

高血压已经是国人常见疾病之一,中国每10人中有3人患有高血压,老年人中高血压患者更是超过一半,而且其中大部分并不自知。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如不及时治疗,高血压将导致脑溢血、动脉硬化、心肌梗死、肾衰和失明等严重后果。

“哪些人需要在家监测血压?”
1. 怀疑血压异常的人
主要指体检时发现血压高的人。很多时候,一次测量并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而且高血压的定义也强调是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才能诊断为高血压。因此,初次体检发现血压增高的时候,不用紧张,应在后面几日连续监测血压,以确定是否已经有高血压。当然,有条件可以做动态血压。

2.白大衣高血压或蒙面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即患者在医生那儿测血压都很高,但是在家里测血压都正常。
“蒙面高血压”,指的就是那种在家测血压都很高,但是一到医院量血压都正常。
是不是很神奇?! 怎么鉴别呢?这时家庭自测血压计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3. 已经是高血压患病人群
已经是高血压患病人群,大多需要长期服药控制血压。药物是需要根据血压调整的,但如果仅仅根据在医院就诊时量的血压调整药物,显然会存在很大偏差,那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在家测血压,并做好记录,就诊时带给医生,这样既能加快就诊速度,也能让医生更全面地掌握您的血压。

同时,高血压疾病还与情绪、活动有关。同其他因素相比,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及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与高血压疾病的形成和变化尤为密切相关。临床观察发现,不论是愤怒、焦虑、恐惧,还是悲喜过度都可使血压一时性升高。

4. 血压偏高但暂未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很多人明确患有高血压,但是血压不是很高,暂时未接受降压药物治疗而采用了非药物治疗,如生活方式改善等。对于这样的患者,平时坚持家庭自测血压非常必要。

“爱奥乐电子血压计如何使用?”
1.测量前准备
测量前 30 分钟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避免抽烟、喝酒、咖啡、茶等,提前排尿后坐着平静休息 5 分钟。对于高血压人群,测血压评估的是控制的效果,所以药还要按时吃,不能因为测量而耽误。 

2.测量动作
测量时,手臂放松地放在与心脏齐高的桌面上,背靠椅子,双腿放松,平静测量。 手臂位置不对、手臂用力等均会让测量结果出现较大误差。关于测量血压用哪只胳膊,没有男左女右的说法。原则上两只手臂都是可以的,方便就好, 但是每次都应测量同一边,这样才具有可比性。两只胳膊的血压常常有小幅差异,但只要在 20 mmHg 内都算正常,如果差异过大则应咨询医生。 

3.测完需要记录哪些数据?
测完后,应立即记录下血压和脉搏,并记录 测量日期、时间、左臂还是右臂、有无服药以及服药剂量,便于就诊使用。 

“什么时间段测量最好?”
首先要有一个关键的常识性概念:即便排除生活方式和服药的干扰,人一天中的血压本身也是有昼夜起伏的!

通过对我国正常人及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70%的人存在两个血压高峰和两个低谷,即清晨6—8点为第一个血压高峰;8点后开始下降,到中午12点至下午1点为第一个低谷;然后血压开始上升,到下午4—6点为第二个高峰,也是全天血压最高的时间;此后血压下降,到凌晨1—2点为全天最低点,也就是第二个低谷;最后血压逐渐上升,再进入次日的第一个高峰。

而每个人的上述时间点并不一致,少数人甚至完全相反——在睡眠时血压高于白天。因此,只测一次的话,可能刚好没捕捉到这个人血压超标的时刻,就形成了漏诊。

“特别建议”
1. 前往就诊前,至少连续测量 5-7 天,每天起床后(饭前)、睡觉前各一次。
2. 已经开始治疗高血压的患者,或刚调整过用药剂量者,也应每日起床后(饭前)、睡觉前各测一次,至少连续 1 周血压都能稳定达标后,再减少测量频率。
3. 血压控制得很好的患者,每周测 1~2 次,时间选在自己每日血压较高的时候,通常是晨起时。
4. 不到高血压诊断标准,但是血压偏高的人群(例如大于 130/80 mmHg 但未到 140/90 mmHg,具体以专科医生现场结论为准),应每月测量一次昼夜血压,并改善生活方式。
  
“自测结果如何理解?”
在家使用血压计测量,标准跟通常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40/90 mmHg)是不一样的,一般认为家庭自测血压高于 135/85mmHg 即达到诊断标准。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