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颞叶癫痫手术结局的研究热点集中于长期随访研究和 MRI 无异常征象的患者之上;这些研究已确证了在 2008 年就已为人所知的事实:预后变异程度很大,但原因仍然未明。
在一项纳入了 497 名颞叶前部切除术患者的研究中,手术 10 年的预估无发作比例为 49%(95%CI 44-54);同时一项较小规模的研究报道称,无发作的比例为 83%(平均随访时间为 9.6 年)。在小于 50 岁和长于 50 岁的患者人群中,手术结局很相似。
在 MRI 检查未见异常的颞叶癫痫患者中,长期术后无发作比例大概在 40% 至 60% 之间。一项研究显示,这些患者 5 年随访期内无发作比例与伴或不伴海马硬化 MRI 表现的颞叶内侧癫痫患者相类似。
在 MRI 检查未见异常患者中,手术成功的预测因素包括组织学检查阳性、无病灶对侧或颞叶以外区域的 IED 及 SISCOM 结果一致、18F-FDG-PET 显示对应的颞叶低代谢、基线状态发作频率低、以及术前无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等。
虽然已有报道称无精神疾病史是颞叶癫痫手术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但是有关于此仍存在争议。手术时患者年龄较轻也是与预后较佳相关的因素。一项对颞叶切除术儿童患者随访至成年的研究显示,无发作的比例为 85%。
两项 meta 分析显示,颞叶前部切除术可能比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更为有效,风险比率为 1.32(95%CI 1.12-1.57,P<0.01),优势比率为 0.65(95%CI 0.51-0.82,P=0.0005)。
4.2. 颞叶外侧手术和皮质发育畸形的痫性发作结局
因为颞叶外侧切除术和颞叶癫痫手术结局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笔者认为颞叶外侧切除术仍然是疗效较差的治疗方法。一项纳入了 81 名患者的研究显示,颞叶外侧切除术后第 5 年无发作的比例为 14.7%(95%CI 8-23)。与之相对,一项纳入了 158 名额叶手术患者的研究显示术后第 5 年无有先兆痫性发作的预估比例超过 44%(95%CI 39-49)。
另有两项关于额叶手术的病例研究报道称在随访 9 年间,无发作的比例分别为 41% 和 38%;其中一项研究仅纳入 MRI 检查未见异常的患者。对于在脑后部皮质进行的癫痫手术,虽然有报道称术后 5 年内无痫性发作的比例为 65.8%,但是在顶叶切除术(52%)和枕叶(89%)或枕顶叶(93%)手术之间的差异很大。
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包括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1 型、致痫灶切除不完全、头皮脑电图未见局灶性 IED、以及癫痫病程较长(见表 2)。与之相反,局灶性 MRI 异常情况与预后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在儿童患者中应用多脑叶切除术和半球分离术更为常见;即使存在进展性病理改变(例如 Rasmussen 综合征),经筛选后的患者无论是在术后短期还是术后长期,也均可能从中显著地获益。
虽然大多数皮质发育不良病灶均位于颞叶外侧脑区,但是比起一般的颞叶外侧手术,对其进行切除的预后更为良好。在一项纳入 143 名切除皮质发育畸形病灶患者的病例研究中,10 年随访期内出现无发作的比例为 67%(根据 ILAE 标准)。
在一项对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2B 型进行的研究中甚至发现了更佳的结果,高达 92% 的患者在 4 年随访期内出现了无发作,且在 MRI 有异常和 MRI 无异常的患者之间无差异。手术成功的主要预测因素为对局灶性发育不良病灶和相关致痫灶的完全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