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阳性意味着什么?通过治疗能转阴吗?

萝卜吃兔子
Lv.5
抗核抗体在自身免疫病的诊断、病情判断和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的研究表明抗核抗体通常不能转阴。抗核抗体是一组不同的自身抗体组合,如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抗核抗体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在自身免疫病的诊断中,抗核抗体的作用更为重要,它可以作为区分自身免疫病人群和非自身免疫病人群的标签。
抗核抗体是由于人体内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不能识别人体正常组织成分,而将其当作外来“异物”,诱发异常免疫反应所产生的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水平与病情轻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当病情严重或处于急性期时,抗核抗体水平较高;经过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后,抗核抗体水平可以下降。然而,由于目前自身免疫病不能根治,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抑制体内异常免疫反应,因此抗核抗体合成减少,水平下降。少数患者抗核抗体水平甚至可降至检测范围最低值以下,表现为“阴性”,但若病情活动,其水平可再次升高。
因此,抗核抗体阳性通常不能转阴,其临床意义更多在于自身免疫病的诊断。患者更应该关注病情整体控制情况,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