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丙肝防治现状如何?呈现“三高三低”特点

不成魔不快活
Lv.3
我国丙肝防治的特点是高隐匿、高漏诊、高慢性化、低认知、低就诊、低治疗。庄辉院士指出,对于这类尚无疫苗可预防的传染性疾病,实现普通公众早认知、高危人群早筛查、可疑患者早诊断、确诊患者早治疗,是成功防治的关键。
据介绍,目前我国约有丙肝病毒感染者1000万人,艾滋病病毒感染、静脉内注射毒品等高危人群感染率较高。2010年,我国报告丙肝病例数约为155万,比2003年增长近735倍。有研究显示,我国丙肝漏诊率为52%,明显高于乙肝及甲肝。
庄辉院士指出,我国尚未形成系统的丙肝防治体系,公众对该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明显不足。据统计,目前我国仅有12%的丙肝病毒感染者接受治疗,70%感染者未被诊断,18%诊断后未治疗。一项对京、沪300名流动人群的随机调查显示,61%的被访者不知道丙肝,76%对丙肝可治愈不了解,80%误认为可通过疫苗预防,95%未检测过丙肝。
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接吻、拥抱、共用餐具等日常生活交往不会传染。高危人群应积极参与丙肝筛查,如出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右肋部疼痛、低热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诊。
近1月内我在门诊诊疗中遇到的6例丙肝患者中,仅1例有明确的输血史,2例有静脉吸毒史且合并HIV感染,其余均无明确感染途径,为健康查体发现,若不检查抗HCV则大多数HCV感染者被漏诊,这一点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对高危人群、不明原因的反复肝功异常者要及时检测抗HCV,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