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线圈定位肺小结节的精确性高吗?这种手术应该如何选择

一两赏钱
Lv.1
早期发现和切除肺癌病灶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策略。病理诊断是判断组织良恶性的“金标准”,术前病理诊断方法有针吸穿刺活组织检查(NP)和切除活组织检查(EP)。相较于NP,EP能保持病灶组织的完整性,更受医师青睐。为减少活检后并发症,EP通常在胸腔镜手术(VATS)辅助下进行。然而在VATS组织活检中,医师只能肉眼定位或手指触及45%患者的肺结节。若结节的直径过小(5mm)或呈半固态或毛玻璃样,定位则更加困难。 定位失败的患者将不得不行肺叶/段切除或转为开胸手术。
目前可行的VATS辅助EP定位方法有各自的局限性:指触法成功率低于40%;术中超声扫描对于肺气肿病人敏感性过低;线钩定位的气胸发生率及压缩程度较高;染料定位容易扩散,影响手术的精确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英国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Finley博士研发了一种弹簧线圈用于定位病灶以便行楔形切除。该研究结果发表在J THORAC CARDIOV SUR杂志上。该研究纳入56名患者,其中29名行术前CT引导下线圈定位,其余作为对照组直接行VATS手术。结果显示患者结节的大小、形状、距胸壁距离并无差异。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术前线圈定位的患者有更高楔形切除率(27/29:13/27)、较短的病灶切除用时(37min:100min)/ 手术用时(121min:331min)和较少的切割缝合器钉仓消耗(3.7:5.9)。此外,两组患者的总花费并无差异,且手术结束后90天内均未发生死亡,病理诊断为肿瘤的患者无一出现复发。
使用线圈定位不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分析显示对照组中较多的切割缝合器钉仓消耗抵消了线圈的费用,故两组患者住院总花费并无差异。Finley博士指出线圈定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可定位非实性肺结节,此类结节恶变机率较大且PET/CT检查通常呈假阴性;2、线圈定位的精确性高(不易发生位移);3、气胸压缩程度小;4、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组织标本的影响,方便病理医师处理与描述标本。
总之,线圈定位是一种可靠的肺癌术前定位方法,对患者的生存率和手术效果都有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