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蛋白尿症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打一枪就跑Lv.4
正常人尿液中仅含有微量蛋白,每日排泄尿蛋白仅20-80mg,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尿定量试验超150mg/24h则称为蛋白尿。

蛋白尿的原因有多种。首先,肾小球滤过膜损伤或通透性增加可能导致蛋白尿。其次,肾小管重吸收减少、蛋白溢出增多、肾小管和尿路细胞的排泄增多以及肾组织破坏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蛋白尿。此外,体位和运动的影响也可能导致蛋白尿的出现。

暂时性蛋白尿、姿势性蛋白尿、持续性良性蛋白尿、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小管间质疾病等是常见的发生蛋白尿的原因。其中,暂时性蛋白尿可见于运动、发热或脱水;姿势性蛋白尿分为暂时性或持续性,卧位时尿蛋白呈阴性,站立时尿蛋白呈阳性;持续性良性蛋白尿可能与遗传有关;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可能导致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而原发性肾小管间质疾病则可能与感染、炎症、药物刺激等因素有关。

假性蛋白尿主要包括混入精液或前列腺液、血液、脓液、炎症或肿瘤分泌物以及月经血、白带等,常规尿蛋白定性检查均可呈阳性反应,但加热或加少许醋酸后能使混浊尿转清,以助区别。此外,有些药物如利福平、山道年等从尿中排出时,可使尿色混浊类似蛋白尿,但蛋白尿定性反应呈阴性。淋巴尿是另一种假性蛋白尿,当淋巴尿含蛋白质较少时,不一定呈乳糜状。

生理性蛋白尿包括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和运动后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一般呈暂时性的,尿蛋白量一般小于1g/24h,以中分子白蛋白为主;体位性蛋白尿一般小于1g/24h,卧位时尿蛋白呈阴性,站立时尿蛋白呈阳性;运动后蛋白尿可见于正常人在剧烈运动后。

病理性蛋白尿是由于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及遗传性疾病所致的蛋白尿,特点是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症状如血尿、浮肿、高血压等。其中,肾小球性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通透性增高所致,以白蛋白为主;肾小管性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管对滤出蛋白的回吸收障碍所致,以低分子量的溶菌酶、β2-微球蛋白等为主;溢出性蛋白尿是由于血液循环中某些较低分子量(<6~7万)的蛋白质异常增多所致;分泌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管、下尿路分泌的蛋白质或其他蛋白质所致的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是由于组织坏死所导致的蛋白尿的程度可以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来测定。根据尿蛋白定量的大小,蛋白尿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具体如下:

轻度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1.0克。
中度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1.0-3.5克之间。
重度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克。
在确定蛋白尿的原因和程度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分析。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蛋白尿,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管理措施,以保护肾脏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

帮助患者降低花销

药房对接、病历翻译、远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