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哪些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帮助痛风患者摆脱痛风的困扰?

春秋不做梦
Lv.3
痛风是一种晶体相关性关节病,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相关。这个疾病曾经被称为“王者之疾”,因为只有富裕的人才能患上这种病,但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已经不再是富贵病,而是进入了平民百姓的生活中。
痛风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关节剧痛,难以忍受。这种疼痛可能会持续数天,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很大影响。然而,如果能够在痛风间歇期合理控制尿酸,避免高嘌呤饮食,就能够有效预防痛风的再次发作。
控制尿酸是预防痛风发作的关键,而嘌呤的摄入量则是影响尿酸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患者需要注意饮食中嘌呤的摄入量。以下是不同食物中嘌呤的含量,供患者参考:
第一类(含嘌呤较少,100克含量<50毫克):痛风发作期间可以吃。包括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类、蛋乳类和硬果及其他。如大米、米粉、小米、糯米、大麦、小麦、荞麦等谷薯类;白菜、卷心菜、芥菜、芹菜等蔬菜类;橙、橘、苹果、梨、桃等水果类;鸡蛋、鸭蛋、牛奶、奶粉等蛋乳类;猪血、猪皮、海参、海蜇皮等硬果及其他。
第二类(含嘌呤较高,100克含50~100毫克):痛风缓解期可以少量吃。包括米糠、麦麸、麦胚等谷物类;猪肉、牛肉、小牛肉等肉类;鳝鱼、鳗鱼、鲤鱼等鱼类;芦笋、四季豆等蔬菜类。
第三类(含嘌呤高的食物,100克含150~1000毫克):痛风患者缓解期尽量不要吃。包括猪肝、牛肝、牛肾、猪小肠、猪脑等动物内脏;白鲈鱼、沙丁鱼、凤尾鱼等鱼类;牡蛎、蛤蜊等贝壳类;浓肉汁、浓鸡汁等肉汤;酵母粉等发酵类食品。
除了控制嘌呤摄入量之外,痛风患者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的饮食习惯。首先,患者应该多喝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有助于预防尿路结石和降低尿酸水平。其次,患者应该避免饮酒,尤其是啤酒等含有大量嘌呤的酒类。此外,患者还应该避免暴饮暴食和饥饿,保持饮食规律和适量的运动,以减轻体重和改善代谢功能。同时,患者需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等因素诱发痛风发作。
对于尚未发展为痛风的患者来说,控制体重和改善代谢紊乱问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疾病发展到痛风状态,预防因此造成的各种严重损害后果。因此,合理营养和减肥降脂也是预防痛风的重要措施之一。
总之,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产生很大影响。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改善生活习惯,患者可以有效地预防痛风的发作并改善尿酸水平。同时,患者也应该注意饮食卫生和避免过度劳累等因素,以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痛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