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就是自闭症吗?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

且醉待山雨Lv.2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以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与环境互动障碍为特征的疾病。患病率约为每1万名儿童中2-4例,男孩为主要发病人群,男女比例为4-5:1。

患儿表现出不会与亲人微笑的特点,如在被抱起时不会做出被抱的准备,也不会贴近母亲。患儿特别孤独,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感情联系,即使对父母也像对待陌生人一样。这些孩子缺乏眼神交流和用凝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而是常常说或做出一些不合社交礼仪的事情,缺乏朋友以及情感反应。此外,很多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理解和表达能力低下,缺乏想像力和社会模仿力,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进行玩具游戏等活动。他们还可能会表现出仪式性和强迫性行为,如坚持刻板的游戏模式,反复玩具排队等,对环境变化表现出反对和不安。有些患儿还存在视听触等多种感觉方面的障碍,智力低下和认知障碍也时有发生。

至今,儿童孤独症病因尚未定论,但多认为与遗传因素、器质性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是导致本病在患儿同胞中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而器质性因素如脑损伤、母孕期风疹感染等也被认为是重要的诱因之一。同时,缺乏刺激和关注的生活环境也是儿童孤独症的发展因素之一。

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最重要方法是教育和行为治疗,主要目的是纠正患儿异常的行为,如刻板动作、消除睡眠障碍、情绪问题等,并与其家庭成员合作,共同为患儿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家长需要及时发现孩子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同时,家庭成员需要注意克服焦虑、自责、急躁情绪,以促进患儿的康复。虽然儿童孤独症的预后大多不良,但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少数能够适应社会生活。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